中医古籍
  • 月经先期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阳盛血热。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调经。

    【方名】芩术四物汤。

    【组成】熟地6克,川芎3克,当归6克,黄芩6克,白术6克,白芍(炒)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血热。

    【治法】养血和营,疏肝健脾,兼清郁热。

    【方名】加味逍遥散。

    【组成】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3克,牡丹皮1.5克,炒山栀1.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内科摘要》卷下。

    中药处方(三)

    【辨证】阴虚血热。

    【治法】养阴清热,和血调经。

    【方名】安经汤。

    【组成】当归身4.5克,川芎1.

    5克,艾叶1.5克,阿胶珠1.5克,甘草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白芍2.4克,姜汁炒黄连2.4克,生地黄3克,黄芩3克,香附3克。

    【用法】水煎,空腹时服。

    【出处】《医学正传》卷七。

    中药处方(四)

    【辨证】肾气不固。

    【治法】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方名】安冲调经汤。

    【组成】山药15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石莲肉9克,川断9克,熟地12克,椿根白皮9克,生牡蛎30克,乌贼骨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中药处方(五)

    【辨证】瘀血内阻,血瘀偏寒。

    【治法】温经逐瘀。

    【方名】加味牛膝逐瘀汤。

    【组成】牛膝9克,桂心6克,赤芍6克,桃仁6克,当归6克,木香6克,牡丹皮6克,川芎3克,焦艾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药处方(六)

    【辨证】阳盛血热。

    【治法】凉血清热。

    【方名】生四物汤。

    【组成】生白芍9克,生地9克,知母9克,生黄芩9克,川芎6克,生当归身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门八法》卷四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
  •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某,女,53岁,2010年11月15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予伸筋丹、小活络丸、独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药物交替内服,及针灸、按摩、热敷、理疗、膏药贴敷,收......
  • 王树文 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笔者近治一慢性腹泻患者,方中使用了被列为“十八反”禁忌的反药,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较强的药物反应,后经辗转加减变通,继续使用反药控制了病情。恰好近日又读了贵报2011年7月29日载“使用十八反,犯禁还是突破”一文,......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秋伤于湿”语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对此说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当今医者,多遵喻嘉言“秋伤于燥”之说,笔者认为,一年有四季之分,有旱季和雨季之别,各季节之间的转换规律前后联系,互相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