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偏方

    中医认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属“脓耳”范畴。

    (1)在鼓膜穿孔前,多表现为风热壅阻证,如在感冒过程中出现耳内闷胀剧痛,甚至跳痛,听力减退,鼓膜红肿外凸;发热恶寒,头痛不适,鼻塞涕黄,小儿啼闹烦躁,抓耳拒食,甚至高热惊风;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加减:金银花30g,野菊花20g,蒲公英30g,地丁20g,连翘12g,薄荷12g,淡竹叶10g,荆芥6g,甘草3g。耳内红肿剧痛,加赤芍12g,丹皮12g;高热,加生石膏30g;小儿惊风,加羚羊角粉3g冲服;耳内跳痛明显,加皂角刺20g,桔梗15g。

    (2)在酿脓或鼓膜穿孔溃脓期多表现为肝胆湿热证,可见耳内剧痛,鼓膜鲜红肿胀,外凸明显或耳内流脓黄稠量多,脓出痛减,发热头痛,口苦咽干,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泄肝胆,燥湿排脓。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栀子12g,黄芩12g,柴胡10g,生地黄12g,车前子15g,木通15g,黄连15g,苦参10g,黄柏15g。外用冰连液(黄连、冰片、70%酒精)滴耳。

更多中药材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