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气功概念刍议

    关键词:气功 概念 内炼功夫 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本文对气功概念的内涵进行探讨,认为,气功是一种内炼的方法,它应具备内炼方法所应有的一般的共同特征;又认为,气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产物,气功具备的作为内炼方法的共性,是通过个性即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出来的。本文尝试对气功概念作归纳性表述。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新的时代,气功应对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保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应对与气功有关的一些问题作出明确界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对气功概念作出规范表述。

    在中国古代,由于许多学术流派都涉及到气功的内容,因此对气功的表述方式不一,气功有导引、吐纳等多种称呼,在具体做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1]这就势必导致在概念上无法达到统一。进入近代,特别是建国以来的50余年间,气功界的不少专家学者,围绕规范气功概念作过论述,各抒己见,相互间共同的观点不少,但相左的意见也很多,对气功概念难以形成共识。

    近年来,邪教、伪气功打着气功的旗号猖獗一时,与气功概念的不确切性是有一定关系的。气功概念的不规范给气功学术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探讨切磋,明确气功概念所应有的内涵,对气功概念作出规范的表述。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内核:内炼功夫的共同要领

    原上海市气功疗养所所长、气功专家陈涛曾这样给气功下定义:“气功是我们祖先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一套有系统的锻炼内部的方法。”[2]陈涛把气功概括为一种锻炼内部的方法,即内炼功夫。内炼功夫不是中国独有的东西,与中国同属东方文明古国的国家都有内炼功夫。不论世界哪个地方的内炼功夫,起源都很早。然而,假如将各国的内炼功夫比较来考察一下的话,则可以发现:不同国度的内炼功夫的基本要领、基本做法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笔者认为:锻炼内部,是锻炼人的身心的内部,是人的鲜活的生命体,而人的鲜活的生命体,其构造、功能并无人种的差别。锻炼目标或对象的一致性,造成了锻炼的基本要领、基本方法的趋同性。

    世界上的内炼功夫,除中国的气功以外,较为成熟系统的当属印度的瑜伽。气功与瑜伽,其基本要领、基本方法的相通之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如,在气功界基本得到认可的、作为气功重要内涵的“三调”、“炼气”等,在瑜伽的锻炼要领中有类似的表述。三调中的“调身”,在瑜伽中叫“阿萨纳”即体位法;“调息”在瑜伽中叫“普拉纳雅玛”即呼吸法;“调心”,在瑜伽中叫“迪雅纳”即瞑想。作为人体生命能量的概念,在气功中叫“气”,在瑜伽中叫“普拉纳”。凡内炼功夫,都要求培育催动生命能量,并使其沿着体内无形的能量通道(在气功中叫“经络”,在瑜伽中叫“纳迪”)运行,从而达到调和气血,促进健康的目的。这一过程,在气功中叫炼气,在瑜伽中叫培育催动普拉纳。作为中国传统气功的代表性功法之一内丹术的锻炼方法,要求在小腹丹田处培育元气,使其充盈,然后使其沿任、督两脉运行。印度瑜伽的锻炼方法,要求催醒位于脊椎底部(即小腹后部)的蛇力(夏克迪,生命能量之一种),使其循脊椎上的斯修姆纳管(无形的能量通道)上行,最终到达位于头顶部的萨哈斯拉拉伽克拉(伽克拉,无形能量通道在体表的开口,相当于气功中的经络穴位;萨哈斯拉拉伽克拉,大体相当于气功中的百会穴)。两相比较,中国气功与印度瑜伽,在锻炼生命能量方面确实有相通之处:蓄积生命能量的部位同在下腹部,同样是催动生命能量沿背部的无形能量通道上行。[3、4]以上的例证表明,世界上内炼功夫,其基本要领、基本方法是相似的。这些基本面,应当成为气功概念的内核,倘若舍弃了这些基本面,则气功就不成其为内炼功夫了,将失去其本来意义。

    这里特别须提一下“气”和“炼气”的问题。有人认为“气”虚无飘渺,难以捉摸,“炼气”之类似乎缺乏科学性。但笔者不这样认为。气是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的气概念衍生出来,是中医理论气的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尽管气功中的气的实质尚不能用现代科学的规律和原理来加以严格界定,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客观现象和客观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我们应当从唯象科学理论的角度来承认它的存在。至于其实质的揭示,尚待科学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发达和东西方科学的进一步交汇融合。我们不能因其实质未被揭示而否定其存在。气功是一种通过培育调动气即生命能量来达到身心健康的内炼方法。如果去除了“气”和“炼气”,气功概念也就失去了灵魂。

    内炼功夫锻炼到一定层次,炼功者会自感进入一种身心极为舒适的状态。通过科研检测可知,此时炼功者脑电、心电等客观的生理指标会出现优化的趋势。这种状态,在气功中叫气功态,在瑜伽中叫“萨玛迪”。那么,是否应把进入气功态作为评判气功锻炼的标志,并将这一点写进气功概念呢?笔者认为,气功锻炼有阶段层次之分,最佳的锻炼状态当然是在气功态下进行的锻炼,但不是气功锻炼的所有层次都是进入气功态的,特别是一些偏重于调身的动功,可以说是气功锻炼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炼功者不一定能进入气功态,但不能因此说那不是气功锻炼。进入气功态未涵盖所有的气功锻炼,因此似不宜将进入气功态作为进行气功锻炼的标志。

    特点: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记

    如前所述,气功具有内炼功夫的一般的共同的特性即共性,这是气功概念的内核。那么,气功的个性是什么呢?引述一下陈涛给气功所下定义的前半句:“气功是我们祖先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气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必有区别于其他各国内炼功夫的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气功的个性特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释家、道家、医家、武(术)家对于气功的形式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4]气功锻炼的核心内容三调的提法就采自于释家文献《童蒙止观》中的五调之说;气功锻炼的入静借鉴了儒家的静坐法及释家的止观法等;武术中的一些动作被气功的调身锻炼所采纳,用于外炼筋骨皮、打通经脉等。气功锻炼要炼气,传统气功的代表性功法内丹术就是炼气的功法,它是从道家的炼丹术中脱胎而出的。道家文献《周易参同契》借用炼外丹的术语隐晦曲折而又十分详尽地介绍了内丹术锻炼的全过程。医家对气功的影响在于追求目标和基础理论方面。气功在发展过程中,摒弃了道家的追求目标——“羽化而登仙”,而采纳了医家的追求目标——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医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整体观念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精气神学说等成为气功的基础理论,气功的实践活动就是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如三调锻炼,要求调身时关注经络走向、阴阳平衡;调息时要求合理确定吸气、呼气之比,以正确实施补法或泻法;调心时倡导“用元神,不用识神”。又如,丹田等穴位及任、督等经络是炼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总之,作为内炼功夫的气功的个性特点,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释、道、医、武(术)这五大家的深刻影响下形成的。这必须在气功概念中得到反映。

    综上所述,笔者尝试对气功概念作如下归纳性表述:气功是一种内炼(或者说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释、道、医、武(术)家对气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手段是调身、调息、调心以及炼气。目的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气功是中华传统养生方法的精华之一。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那么现在呢这个天气呢已经逐渐转暖,温度已经达到了二三十度,快要入夏那个感觉了。但这个时候呢还有人穿的特别厚,秋裤还脱不下来,特别怕凉,这是什么原因呢?有内的问题,有外的问题。首先我们讲的外的问题,那么首先是外感风寒湿邪,有的人是什么......
  • 大家好,很多患者呢经常跟我讲,你看我舌头中间有裂纹,很担心我这是怎么了。我们看,一共有四种情况,第一个,阴虚血亏,第二个肾阴不足,第三心血不足。这三种情况基本算一个情况,就是第一种,阴虚,阴虚血不足。第一个考虑舌头特别薄,瘦,小,同时呢中间......
  • 大家好,那么今天呢我们讲一下脾虚和肝火旺的问题。现在肝郁和脾虚的患者是非常多。实际上呢很多疾病它往往有一个同样的症,肝郁脾虚。就是第一个我们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说有人讲,我气虚啊,我乏力等等,这个都是是脾虚来的。但是肝郁有什......
  • 大家好,便秘呢也困扰很多朋友。那么什么叫做便秘?你是否有便秘?首先你要搞清楚。第一个是大便的周期的问题。首先一周之内大便小于三次。有的患者说你看我大便两天一次,这样的话肯定就不属于了。但是呢咱们讲三天一次,四天一次,这个就是便秘。第二个大便......
  • 大家好,最近呢我遇到一个患者,他的特点是什么呢?二十四小时出汗,早晚都出汗,白天呢稍微移动吃点儿饭,大汗淋漓。晚上呢睡觉之后呢,半夜一看这个枕头上都湿了,都是出汗,那么这种汗呢它是有不同,白天的出汗我们叫什么呢?叫做自汗。那么自汗的原因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