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天腿凉是什么原因,怎么改善

    大家好,那么现在呢这个天气呢已经逐渐转暖,温度已经达到了二三十度,快要入夏那个感觉了。但这个时候呢还有人穿的特别厚,秋裤还脱不下来,特别怕凉,这是什么原因呢?有内的问题,有外的问题。首先我们讲的外的问题,那么首先是外感风寒湿邪,有的人是什么呢?最开始都不怕冷,然后呢就总穿的特别单薄。到这个冬天的时候被风吹着了,或是有的人呢,由于工作原因呢去涉水,这个时候有风寒湿邪,出现这种腿凉的情况。那么这个表现什么呢?

    第一个,在病史中,它会有受到风寒或者触冒寒湿这种情况。它有关节疼痛的表现。然后呢,当形成风湿的时候,有晨僵,就肢体觉得特别僵硬,动不了,活动活动才能好一点。这个中医讲的风湿,舌质淡,苔是白腻的,身体有寒。

    那么第二种情况,由内产生的脾胃虚弱。那么当脾虚的时候时候,不光是腿凉了,这身体都冷,因为什么呢?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之后气产生的不足,所以呢身体上各个方面的气不足,这个时候就会很怕冷。那么腿怕冷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整个全身可能都怕冷。然后呢,它的舌质表现,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那我们说这俩症状里面很像是吧,都有怕冷的情况,这舌苔都有点白腻,舌质也都是淡的,只不过是舌头胖大,有齿痕。表示什么呢?脾虚湿重,但是这个湿是内湿,由于脾虚啊不能运化水湿,所以舌胖大,有齿痕,苔腻,那么风寒湿邪,也有苔白腻。它是外湿。这两者的情况呢就看这个关节有没有外感风寒之后造成的关节疼痛,晨僵的一个表现。而且这两种容易兼见,中医讲叫做同气相求。什么叫同气相求啊?它脾胃虚之后,他也有湿,然后外界风寒,湿邪,它有内湿,那么就容易感受外界的风寒湿邪。就是我们都可能受点风寒或者也都跋山涉水。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关节疼痛,下肢凉的表现,为什么它有,由于内部虚,所以我们中医为什么讲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你正气足,气不虚的话,受到一点儿风寒,它没有事儿。

    再有一个就是什么呢?肾气虚,因为肾呢,腰为肾之府,包括下面膝啊、腿啊、下肢的问题啊,都归肾气温煦,当肾气不足的时候,整个腿,脚各方面就很容易冷。那么这个冷就下肢特别凉,而且会出现什么呢?腰膝酸软的情况。当肾气不足,肾气不固,有时候可能还有尿频、小便清长的再往下发展。肾阳不足,那就更怕冷了啊,那么这时候那个舌象呢,舌淡苔不是腻的,苔比较白,但不腻。但是如果肾虚再加重,出现肾气特别虚,阳虚水泛的情况,那就是出现水肿了。那么这个时候身体水湿特别盛,苔可能也是滑的。那么这个就是我们这需要进一步的辨别。好,关于腿凉了,我们常见的三个原因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更多中药材
  • 春夏之际,桑葚正当时。眼下又是桑葚上市的时节,对热衷于养生的朋友来说,这酸甜可口的果子,可是一味“良药”。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就已是我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历代医家也极其推崇,在民间更是有“人间圣果”、“补血果”之称。中医将药食同源的中药称为“......
  •  夏季体内湿气太重,会导致我们身体不适、胃口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想要摆脱湿气,除了用一些中医祛湿方法祛除湿气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需要注意。生活中的很多坏习惯,都可能会加重湿气。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生活中那些可能加重湿气的习惯。会让......
  • 药膳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药膳食疗是通过食物与药物的结合,以达到养生防病,滋阴壮阳,促进疾病病人康复等作用。那么中医的药膳养生都有哪些特点呢?药膳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药膳的分类根据药膳的目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
  • 紫苏在中国通常被用作传统中药,而日本人则主要将其用于烹饪,特别是在吃生鱼片时和食用刺身时。在我国一些地区,紫苏还被用作蔬菜或茶。紫苏是我国流传千年的名药,一片小小的叶子,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有很多的部位都是可以食用,可以说全身都是宝。什......
  • 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对于车前草这种植物并不陌生,在很多的资料当中都有记载,这可是药食同源的一种植物。车前草又叫猪耳朵草,它的药用价值是比较高的,而且生命力比较完全顽强,分布范围特别广,小时候经常会看到它的身影。很多人都知道车前草是可以入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