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洗脚的学问

    人们大都有每晚洗脚的习惯,但单为清洁而洗的多,能意识到养生保健手段的少。所以洗脚质量往往不高。真正的足浴对水温和水量都有讲究。开始时水不宜过多,以浸过足趾即可,水温宜在40—50℃左右。浸泡几分钟后,再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60—70℃之间。两脚互相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每次30分钟左右。当感到身上微热时,即可擦干,再用手将脚部按摩几分种,然后涂些膏霜之类的护肤品,脚癣患者可涂抗真菌药膏。

    足部保健已成为当今养生保健新热点。人们正在倡导的脚按摩、脚踝操、光脚走、足浴等足疗热,其中足浴因其方法简单,便于坚持。

    中医认为,双脚上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总数的10%,均与全身器官有相应的关系。从足底的搔痒敏感程度可说明其穴位及神经系统敏感度均高于其他部位。每日晚睡前用热水洗脚,可促使气血畅通、滋补元气、延缓衰老。民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冬天洗脚,丹田温灼。”道出了用热水洗脚的好处。

    工作了一天下来,人们大都感到疲劳,有时双脚还有酸胀等不适感。这是因为脚处于全身最低位置,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此处的速度最慢;由于地力的作用,血液中酸性代谢物等易于沉积在足部,血液循环不畅,出现瘀塞,相关穴位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致使相应器官功能出现异常现象。若洗脚水温度高于体温,容易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瘀塞消除,供血能力增强,从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相应器官正常功能得以恢复,肌肉疲劳、酸胀等感觉顿时减轻了许多。这正是足浴减少了乳酸等在局部堆积的结果。

    用脑过度的人,大脑常处于兴奋状态,晚上常常难以入眠。用热水洗脚可以通过刺激脚部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大脑细胞的兴奋性降低,使之处于松弛状态,起到镇静催眠作用。这对神经衰弱的人、患有失眠症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冬季,每日坚持足浴,不但可以保持脚部清洁,增强其新陈代谢,提高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还可以防治皲裂、冻疮、足癣等脚疾。

更多中药材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
  •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