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少吃主食会损害到孩子健康

    “不吃或少吃主食”一直都是减肥人士高喊的口号,虽然不断有专家强调,不吃主食并不能减肥,反而可能影响健康。

    严重的是,最新的一些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也加入了“少吃主食”的阵营中。其恶劣后果就是,有八成的孩子营养失衡,其中六成以上是因为主食的摄入量不够造成的。

    调查顾问

    胡小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学生营养室副主任

    傅善来: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调查结果:

    孩子营养不良多半因主食不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胡小琪指出,2002年比1992年,谷类食物在人们的膳食比例中有所减少,城市儿童少年主食摄取量明显低于农村孩子。

    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养不良小儿中,粮食摄入量低于需要量的占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良总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些营养不良患儿中,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另一份资料是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有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在上海市进行的一项调查中,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分别约有10%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善来说:“同样是营养不良,以前的年代是因为‘吃不饱饭’,而现在是‘不吃饱饭’,许多家长还是太缺乏科学的营养知识。”

    原因分析:

    孩子为什么“不吃饱饭”

    原因一:零食随时吃

    零食是造成孩子吃饭困难的第一大“罪魁”,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零食消费率为35.1%,以晚上在家消费为主。零食吃饱了,连正经饭都不吃,更何况主食。

    专家支招:对待孩子吃零食的问题,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不能靠堵,而要科学疏导。近日出台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就是要让孩子科学地吃零食。不让零食影响食欲,最重要的是吃的时间和数量要控制,饭前1小时不要吃,让孩子保持饥饿感,才会好好吃饭(相关报道详见本报第462期《别害怕孩子吃零食》)。

    原因二:主食太单一

    无论是大学的食堂,还是中小学生的营养餐,在回收桶里最多的一定是米饭、馒头等主食。武科大中南分校商学院一项调查显示,食堂泔水桶内的剩弃物60%为米饭,全校1.6万名学生每年倒掉51.84万元。

    家长张先生说,孩子在学校吃了5年的午饭,几乎天天都是大米饭,主食太单一了。

    专家支招:主食内容的一成不变的确容易让孩子厌倦。除了学生营养餐的主食要常换常新外,家长也要学习让主食多样化,除了要让米、面交替上桌之外,有时候花一点小心思,就能让主食变得有趣,比如蒸米饭时加入一点玉米粒或葡萄干、红枣、豆等;蒸馒头时可以给孩子蒸小兔子、小松鼠或小毛毛虫,这样孩子一看就喜欢,能不爱吃吗?

    原因三:强调多吃菜

    调查中,几乎所有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鸡、鸭、鱼、肉等高营养的菜肴孩子吃够了,营养就够了,主食少吃点没关系。忽视了孩子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

    专家支招:很多家长都认为只有鸡鸭鱼肉有营养,只要孩子这顿饭把高蛋白的东西吃了,就很高兴,觉得这顿饭吃好了。可是往往很多孩子是摄入的热量不够,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即粮食、米面吃得太少,因为孩子的基础代谢、运动和生长发育都需要能量的供应,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肪、蛋白质也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糖来供能,这个过程很费事,如果只吃鸡鸭鱼肉,不吃主食、不吃饭,那么这些肉中的蛋白质就被转化成热能消耗掉了,长不到身上,而且很多代谢产物增加了肝肾的负担。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反而抑制了食欲。

    原因四:妈妈要减肥

    在记者调查中,有一部分家长自己减肥不吃主食,孩子也受其影响。对于孩子肥胖,60%的家长也存在误区,认为给孩子减肥也要少吃主食。

    专家支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般情况下,孩子是没有“减肥”一说的,只有控制体重。除非是肥胖症,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减肥。家长减肥不吃主食本身也是极其错误的,不吃主食不仅不会瘦,还会引起很多健康问题。如果家长一定要控制饮食,那也不能耽误孩子,要注意给孩子设计营养餐,主食是一定要吃够的。

    孩子控制体重与大人的方法是不同的,大人主要是控制热量摄取,而孩子是通过运动增加消耗来避免脂肪堆积,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专家建议:

    孩子一天要吃够多少饭?

    孩子一天究竟应该吃多少主食才算吃够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胡小琪指出,谷类食物是膳食宝塔的最基层,也应该是一天中摄取比例最大的一类。根据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早晚不同,不同阶段孩子吃主食的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学生一天6两~8两,中学生8两~1斤。

    这是个大致的参考范围,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只要在这个参考值上下稍做浮动,都是合理的。

    专家总结强调,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孩子肚子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到学习质量。

更多中药材
  • 一、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如果肝气不能调达,就容易肝气犯胃,并且导致气滞、气逆,出现肝胃不合而引发胃胀。肝气郁结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胸闷胀痛、呼吸不畅、心情烦躁、急躁易怒,一生气就感到胃胀不适,而且还会随着病情的变化不断加重,这个时候就需要疏肝理......
  • 这个酸枣仁在临床用的比较多啊,首先要了解酸枣仁的功效吧,酸枣仁在临床上其实主要功效是宁心安神,生津止咳的作用,这个对于失眠的话,要针对不同失眠类型来选择用药,我们失眠的临床类型比较多,有脾胃虚弱导致的失眠,由阴虚内热导致失眠,还有肝气郁结导......
  • 一、胃怕寒,胃是娇弱的器官,对寒凉的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胃部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二、胃怕撑,吃得太饱会使胃排空延迟,从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三、胃怕晚,很多人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不按时吃饭,饿了就忍着,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毛病。......
  • 黄芪泡水不是谁都能喝,我们都知道黄芪泡水好处多,对脾虚失眠都很有帮助,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对于感冒发热者,阴虚湿热者,或者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此时喝黄芪水可能使得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头晕,上火等不适情况,所以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喝。其次,黄......
  •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