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马骝卵

    拼音注音Mǎ Liú Luǎn别名

    蕨薯(《广西药植图志》),凤凰蛋、落地珍珠(《陆川本草》),麻雀蛋、凉水果(《四川中药志》),犸骝卵(《广西中草药》),石窝蛋、猫蛋果、蛇蛋参(《云南中草药》),雉鸡蛋(《福建中草药》)。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骨碎补科植物肾蕨块茎。全年可采。

    性味

    甘涩,平。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甘带涩,性平,无毒。"

    ②《陆川本草》:"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吐血,泄泻,痢疾,疳积,血淋,庙气。

    ①《广西药植图志》:"止水泻。治麻后痢,小儿疳积。"

    ②《陆川本草》:"生津止渴,清肝,止血。治泄泻下痢,舌干口渴,眼球上翳,跌打暗伤,刀伤出血。"

    ③《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杀虫。治内伤咳嗽,红白痢,疳积,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水泻:马骝卵(生的)二十枚,捣烂冲开水,过滤取汁,内服。(《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时痢、小儿麻后痢:马骝卵醋浸备用。成人吃十枚,小儿吃三至五枚。(《广西药植图志》)

    ③治疝气:马骝卵二两,加糖适量,浓煎冲酒服。(《泉州本草》)

    ④治吐血:凉水果根茎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⑤治痢疾:犸骝卵浸醋,每日服二次,每次服十枚。

    ⑥治小儿积热:犸骝卵八枚。水煎服。

    ⑦治鼠蹊部淋巴结炎:犸骝卵二两,黄糖少许,捣烂敷患处。(⑤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⑧治咳嗽,血淋:蛇蛋参鲜品四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Tòu Gǔ Xiāo别名透骨消、连钱草、活血丹、见肿消英文名White Ground Ivy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杆物白透滑消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choma biondiana (D......
  • 《中药大辞典》:白郎花拼音注音Bái Lánɡ Huā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橡树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生境分布生于中山区之森林中。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态落叶乔木,高约10米。芽卵形,芽鳞锐形或较钝。单叶互生;长方形或长方卵形,长9~11厘米,......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酒草别名山地菊、假蓬、酒药草、小白酒草来源菊科白酒草Conyza japonica (Thunb.) Les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消炎镇痛,祛风化痰......
  • 拼音注音Bái Jīn Gǔ Lǎn别名百解薯、千金薯、竹叶薯、金银带(《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三筒管的块根。夏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深山林中。分布广西、贵州等地。原形态三筒管,又名:青藤。多年......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金果榄别名山总管、百解薯、银袋、苦凉藤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百解马兜铃Aristolochia westlandii Hemsl.,以块根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腹泻,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