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摆脱亚健康困扰

    亚健康不算病,它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动态反应过程,是向疾病转化的一种中间状态,如果人们认识到了它的危害,及时调整便可迅速转为健康。如果没认识到它的发展规律,任其下去,就会很快转化为疾病,因此亚健康是一种动态而可变的“体感不适症”。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环境的污染,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有“体感不适症”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亚健康人群数量在逐年增多,全国由80年代的40%多上升到现在平均60%以上的比率,特别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人群中比例最高。据2002年有关部门报告,从全国16个省、直辖市辖区内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北京人的亚健康率是75.31%,上海人的亚健康率是73.49%,广东人的亚健康率是73.41%,这3个地区的亚健康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北京更是高居首位。

    北京一所著名大学,80年代教职人员平均寿命是60岁,90年代降到55岁,现在又降到了50岁左右,几乎每个星期就要送走一个。为什么条件越好寿命越低呢?这就是由于激烈竞争造成的后果。在高度紧张环境下工作,使大脑造成严重缺血缺氧,由开始的亚健康状态转为了疾病的急性发作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突发意外所致。

    中医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是人体生存的基础,人体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是阴阳失去平衡的一种表现。《黄帝内经》中提出“治未病”就是指今天讲的亚健康状态。我认为亚健康首先应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改变观念,确立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思想。二是以身边正反典型事例作为经验教训,向养生保健做得好的同志学习,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

    亚健康不算病,

    急性发作就要命

    深刻教训,铭记在心。话说1997年11月,上海一所著名高校在这一个月内突然死亡三名教工,他们都是年富力强,堪称教育界的精英人才:一位32岁的教授、一位46岁的学院副院长、一位59岁的博士生导师,他们都因突发脑血管意外而倒在了讲台上。一时间上海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他们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市委领导也到学校慰问家属并号召全市人民向他们学习。

    据他们身边好友回忆,事发之前,他们曾因头痛去门诊开过药,由于忘我工作,吃药后掩盖了体内潜伏的危机,使得当初的亚健康状态迅速转化为严重疾病,直到危及生命。

    第二个案例是2004年11月,海南省一位30多岁的记者因突发心脏病死亡,中央台报道说,半月前他曾因胸部不适住院检查,多种检查包括心脏造影也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而告知无病出院,出院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不料半个月时间未到就突发心脏病而亡。这位记者一年365天时间,就以空前的效率在各大媒体发表了370多篇文章而备受称赞。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人体过度疲劳会出现亚健康状态,这时他们没停下来休养身体,继续超负荷运转,结果劳累过度而死。如果能适时停下来调整身体,就会由亚健康转为健康状态。是拖着病体拼一阵子还是健健康康工作一辈子,是值得大家高度关注的大问题。我们不但要努力工作,更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这样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的贡献。

更多中药材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