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贴膏药要找准痛点并剃净汗毛

    膏药是传统中药的四大剂型之一,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深受老百姓喜爱。尤其是隆冬季节,不少老人会发作风湿痛、腰腿痛的“老毛病”,往往求助于传统膏药来解除疼痛。但在膏药的使用上,需要注意不少细节。

    很多人贴上膏药后,不知道该何时揭去,甚至贴上两三天。实际上,在贴膏药8—12个小时后,最好将它撕掉。因为在这段时间里,皮肤已经将膏药的有效成分吸收完了,如果延时不撕掉,将会加重皮肤的负担,妨碍毛孔的通透,阻滞汗液排出,甚至会出现局部皮炎等。

    贴膏药前一定要选准位置。很多人贴膏药时,喜欢“估摸”着贴,这可能会导致贴敷位置不准,影响疗效。其实,粘贴前先摸准疼痛点,使止痛膏的中心能贴于最痛处。粘贴时先将膏药与橡胶衬垫分开一部分,将这部分粘贴于最痛处附近,顺着痛点方向边粘边将衬垫撕去,这样可以准确地将膏药中央置于痛点,并且可使膏药粘贴平整无褶。

    此外,如果使用方法不当,还会导致膏药粘贴不牢。冬季气温低,膏药的黏度降低,附着性较差,不容易贴上去。这时,应该用微火烘烤膏药后粘贴,或者粘贴好了以后,再用热水袋敷一下。应当注意的是,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膏药大多含有麝香、冰片、樟脑等香窜之品,高温下容易挥发失效。粘贴不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贴敷部位不清洁或者毛发过多,因此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拭干,然后再贴。汗毛较多的话,还要剃净汗毛,这能避免撕揭时带起汗毛引起的疼痛。

    值得一提的是,膏药止痛效果好,很多人扭伤肿痛时喜欢马上贴膏药止痛,实际上,这会导致肿胀更为严重。因为止痛膏药大多含有活血物质,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大量的液体,反而会加重局部肿胀疼痛。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受伤24小时后再贴膏药。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医讲啊,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身体所有的营养和能量都靠我们的脾胃消化,如果消化功能好,我们身体不至于虚弱,这也是《黄帝内经》里面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死亡。医生仲景呢,他在东汉末年行医的时候啊,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表现,他肚子疼,他发冷,浑......
  • 这位患者他同时患有这种过敏性鼻炎,还有鼻窦炎,这两种鼻腔的一个疾病,大家来看一下他的临床表现。他所表现的就是鼻塞,这是非常严重的,而且我告诉大家,这种鼻塞影响生活,平时说话的声音他都改变了,睡眠的时候鼻子不通气儿,总得张嘴呼吸,你会发现口舌......
  • 我之前讲过,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慢性的泌尿系统感染,它所伴有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每个这样的患者来找到我的时候,都是比较顽固型的,尿频、尿急、尿痛,而且时间都比较长,都得是一年往上的怎么治疗都是反反复复发作,只要一招点儿凉,一上火就......
  • 这位患者是手指,下肢以及眼睑的水肿,西医检查了一大圈儿,没有什么问题,排除了一些心源性的,肾源性的这些方面的水肿的一个诱发疾病,所以说最终给他定义为血管神经性水肿。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临床表现,他容易出现的是双下肢,双手眼睑水肿,喝水喝多点儿,......
  • 第一点就是口腔舌体灼热疼痛,舌头啊就像被开水烫了一样,口腔黏膜也是这种感觉,早晨一起来,这个症状就开始了,一直到晚上,这一天没有好受的时候,逐渐的加重,到晚上睡觉了,我算解脱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又是这样的一个临床表现。所以说大家来看一下,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