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的

    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主要有:

    用药时间不准

    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不少人服药都安排在白天而忽视夜间。有的药一日服两次,应每隔12小时1次;有的药一日服三次,应每隔8小时1次。可是病人往往在三餐时服用,这样白天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而夜间很低,影响疗效。

    药物剂量不准

    通常治疗量才能获得良好效果,若超量服用极易引起不良反应,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也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减量服用,导致疗效不佳,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药物用量应该严格遵照医嘱,不能随意加大和减少。另外,我们提倡抗生素首次服用时选择双倍剂量。

    停药时间不对

    主要表现在:

    1)疗程不足: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尿路感染需要7-10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就可能成为慢性感染。

    2)当停不停: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停药,否则会引起毒副作用如二重感染、依赖性及蓄积中毒等。

    3)突然停药:许多慢性疾病如癫痫、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等,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能擅自停药。

    用药不遵医嘱

    主要表现在:

    1)随意换药。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时间,如随意换药会使治疗复杂化,出了问题也难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2)随意联用药物。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常可增强疗效。但配合不当会产生拮抗作用,甚至产生毒副反应。

    3)小儿用成人药。小儿肝肾功能差,解毒功能弱,所以应了解药物的性质及注意事项。如氟哌酸可引起小儿关节病变和影响软骨发育,应禁用。此外,孕妇用药更应严格遵照医嘱。

更多中药材
  •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
  •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
  • 中医药膳,简称药膳,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原则组织不同药物(中药)和食品,采用传统饮食烹饪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形成具有独特特色、香味、味道、形状、效果、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特殊饮食。药膳将药物与食物融为一体,取药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