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煎煮中药的学问

    煎药方法恰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煎煮中药方法很重要。先用冷水浸泡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药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渗透到水分中。然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浸泡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可浸泡20分钟左右;以根、种子、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30分钟至60分钟,即外感祛邪药物浸泡时间宜短,而内伤滋补药浸泡时间宜长。

    煎药也须讲究水量,加水过多则药汁浓度过低、药液太多,影响疗效;加水过少,不仅药物有效成份不易煎出,还容易煎焦。一般中药煎煮用水量以浸过药物3至4厘米为宜。但还要视药量大小、药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病情需要煎药时间的长短来适当增减。

    煎煮中药必须正确掌握好火候。前人将火候分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两种。要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与治疗需要,采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缓煎两种方法。一般来说,治疗伤风感昌的解表药以及清热药、芳香药,因煎煮时间短,宜用武火急煎,而味厚的滋补药,因煎煮时间长,宜用文火缓煎。武火使水份蒸发快,并且又易使药汁外溢,故目前往往采用先武后文相结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沸后改用文火缓煎。

    煎药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情况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可分三种煎药时间:

    1、轻辛发散药:此类药物大多为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扬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煎药时间要短,因此煎煮时间头煎从沸后再煎10分钟左 右,二煮沸后5分钟左右。

    2、滋补调理药:此类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滋补药,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故煎药的时间最长,头煎从沸后再煮30分钟甚至60分钟,二煎沸后20至30分钟。

    3、一般药物:头煎从沸后再煎15至20分钟,二煎沸后10至15分钟。滤取药汁要趁药液未冷时过滤最佳,用两层干净的纱布蒙在碗上,再进行滤药可保证药液清澄。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到了秋天了,秋天当令的邪气,是以凉,燥为主,那么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那肺属金通秋凉,秋燥,所以这个秋的凉气和这个燥性,特别容易侵袭肺部,那最近我也发现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啊,还有这个病人,这一波儿感冒的病人比......
  • 中医常讲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湿,瘦的人呢多阴虚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吸收营养条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谓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阴虚火旺,胃阴虚虚火旺盛导致什么呀?消谷善饥,就是......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总觉得自己困,乏,没有力气,身体有一种沉重感,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去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指标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从中医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咱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每个人体质......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