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白药

    拼音注音Bái Yào别名

    白药草乌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无距宾川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duclouxii Levl.var.ecalcaratum Fletcher et Luener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块根,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4000m的山地林边或多砾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剑川 。

    原形态

    无距宾川乌头,多年生50-100cm。块根胡萝卜形,长约6cm,直径约2cm。茎直立,下部无毛,上部疏被反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6-40cm,几无毛,粗壮,具短鞘;叶片肾状五角形,长12-20cm,宽16-30cm,3全裂,中央全裂片正三角形,2回细裂,末回小裂片线状披针形或狭三角形,上面疏被小柔毛,下面无毛。总状花序有多数密集的花;花序轴和花梗密被短柔毛;基部苞片常状分裂,上部苞片卵形,不分裂;花梗长2-4.5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蓝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船状盔形,伴上展,有短爪,基部至喙长1.8-2cm,侧萼片长约1.5cm;花瓣2,无毛,瓣片长约10mm,唇长约5mm,无距;雄蕊多数,无毛,花丝有2小齿;心皮5,有淡黄色柔恁 。莴葖果。种子多数。花期9月,果期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块根圆柱形,长2-5cm,直径1-2cm。表面暗棕色,较平滑,稍有纵皱纹及少数点状采根痕。质硬难折断,断面乳白色,具粉性。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1列棕黄色细胞;皮层有石劝胞散形。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散列。根上段形成层环似肾形;中段形成层环呈多角形;下段形成层环近圆形。木质部束放射状排列,导管单列。髓薄壁细胞形大。

    粉末特征:1.石细胞类方形、梭形或菱形,长48-188μm,直径34-68μm,壁较厚,层纹明显,有的可见纹孔。2.淀粉粒单粒类圆形、长圆形或类三角形,直径8-14μm,脐点一字形、人字形或点状;复粒甚多,由2-4分粒组成。

    化学成分

    原种宾川乌头块根含乌头碱(aconitne),宾乌碱(duclouxine)。

    鉴别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约1g,加10%氨溶液1ml,乙醚10ml,准浸24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用二氯甲烷洗入1ml容量瓶中定容,作为样品溶液。另取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用二氯甲烷配制成各1mg/1ml溶液作为对照品。在高效硅胶GF254板(10cm×10cm)上点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各3μl,以环已烷-乙酸乙酯-二乙胺(8:1: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碘化钾碘试液等容 混合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角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1.5-3g,先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薄荷脑拼音注音Bò He Nǎo英文名MENTHOLUM来源本品为薄荷素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的环状醇。性状本品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乙醇溶液显中性反应。本品在乙醇、氯仿、乙醚、......
  • 《中药大辞典》:薄荷露拼音注音Bò He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鲜茎叶的蒸馏液。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凉,无毒。“功能主治①《金氏药帖》:“清凉解热。“②《纲目拾遗》:“凉膈,发汗。“③《中国医学大辞典》:......
  • 拼音注音Báo Xuě Huǒ Rónɡ Cǎo别名火艾、小毛香、薄雪草来源菊科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以花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性味微甘,淡。功能主治止咳。主治咳嗽。用法用量......
  • 拼音注音Báo Xuě Cǎo别名小毛香、火绒草、小白头翁、小毛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薄雪火绒草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晾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
  • 拼音注音Bì Bàn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褐脉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brunnelnerve W.T.Wa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左右的石灰山山坡林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