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如何识别非药品冒充的药品

    在药品市场监管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以食品、保健用品、消毒产品等冒充药品向消费者出售的问题。如何识别并正确处理非药品冒充的药品呢?

    我们先来分析其特征。

    1.选择特定的销售对象。非药品冒充药品通常以老年人为销售对象,经销商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求治心切、时间充裕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推销。

    2.进行虚假的广告宣传。经销商一般会选择在产品销售地有较大影响的媒体,展开集中式、大篇幅、连续性的广告宣传攻势,大肆吹嘘其产品在治疗某种疾病上的神奇功效,甚至以患者、医生的名义做形象广告。

    3.借助“义诊”等大型活动。经销商往往不惜重金,聘请在销售地有一定知名度的医生开展“专家咨询”“免费检测”“义诊”等活动,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诱导其购买产品。

    4.经常变换销售地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主要模式。经销商举办的销售活动在一个地方一般只进行三五天,且活动时间大都选在清晨6时至7时,以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管。

    5.现场“煽情”诱导消费。经销商每到一地,大量散发传单,寄送邀请函,以开办讲座等活动为“诱饵”,将群众聚集到经销商临时租用的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通过极具煽动性的宣传,诱导消费者盲目购买其推销的产品。

    6.产品质次、价高、无效果。以食品、保健用品等产品冒充的药品,一般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设备简陋,原料成本低廉,完全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而价格却很高。经销商往往鼓动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数疗程的产品,以达到所谓“疗效”。

    一些不法人员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不仅延误患者及时接受正规治疗的时间,加重其经济负担和健康损害,而且严重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对此类行为,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应按假药论处。笔者认为,药品监管部门除了应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己任,主动管辖此类售假行为,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搜集确凿证据。药品监管执法人员要亲临现场,深入调查,注意收集产品的广告宣传资料、产品说明书等书证,对产品实物应及时予以先行登记保存,同时,收集销售现场的视听证据和已购买产品的群众的证词。二是注意手续的完备。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之规定,对假药、劣药的处罚通知,必须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而假冒药品的产品在检验机构由于无检验标准而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检验,对此,笔者建议,可由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该产品无检验标准的报告。

更多中药材
  • 就是这个湿啊,主要是从我们脾胃来的啊,因为中医讲究脾胃是来运化水湿的,脾胃的功能减弱啊,也就是脾胃气虚了,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这个水湿之气在人体内积聚,积聚以后成为这个湿邪,我们一般就叫做寒湿。湿邪呢分为寒湿,也分为这个湿热,就这两......
  • 在我们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实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导致我们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也特别多,这个失眠的症状包括我们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胃胀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闷呐,这些症状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个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说我们的中医就讲究辨证治疗......
  • 在我们脾胃病科有脾胃症状的病人比较多,也有许多患者有腰疼。到我们脾胃病科来看病的时候呢,他往往没有注意这个腰痛,我们在问诊的时候呢,就要注意,因为这个脾啊和肾呢,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之本。所以说这个腰痛啊,跟我们的胃痛,跟我们的胃胀,......
  • 我们在临床上呢,常见的问题归结一点就是两个字代谢。往往患者会说我现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说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点费劲了。这个费劲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条变细啊。上厕所待的时间比较长,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觉这事特别不正常,是否问题特......
  •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小患者啊,年轻不到30岁,然后他就是有胃胀,身上没劲儿,平时呢吃点饭就饱,有打嗝儿,也没精气神儿,有时候呢还有胸闷的症状,嗯,甚至有咽部的异物感,他大便呢,也变得有时候就会稀一些,吃点凉的呢,就容易拉肚子。这个患者呢,从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