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炎夏,防治小儿“夏季热”防病

    小儿“夏季热”又名“暑热症”,有三大特征:发热,口渴喜饮,多尿少汗。

    “夏季热”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发热、烦躁、易哭、口渴、尿多、无汗或少汗。有的患儿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精神萎靡,疲乏嗜睡,形体消瘦,偶然出现惊厥。而在血液,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检查时,又无病理性改变。发热常常来得很突然,且可持续在摄氏38.5-41度之间,即使用解热药,磺胺类甚至各种抗菌素治疗,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雨后天气凉爽,体温才有所降低,到了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能不药而愈,种无名高热,便是人们常说的“夏季热”。

    夏季热可不治而愈,愈后也较好,但应加强护理,以免影响患儿的营养和发育。一般来说应做到:

    一、患儿居室阴凉通风,避免高温刺激,如有条件,可到凉爽的地方度夏,或在室内洒水降温;多开门窗使空气流通,室外搭凉棚,减少阳光直射室内;还可用酒精或普通井水给患儿擦身,促使体温下降。

    二、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营养,可给患儿绿豆汤,百合汤,红枣粥,白条,西瓜,菊花茶等富有营养的爽口食物和饮料,有利排尿和降低体温。

    三、少汗或无汗时可给予洗温水浴,每天1—2次,使皮肤血管扩张,易于散热。

    四、中药治疗夏季热疗效较好,服用六一散、金银花露水或金银花与杭菊花煎汤代茶,能清暑热,解烦渴;清暑泻热,养阴生津的方剂有香蕾、甘草各3克,藿香、金银花、连翘、知母、石斛、麦冬、淡竹叶各6克,生石膏9克组成,每日一剂,水煎疗效颇佳。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医常讲辨证治疗,其实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导致失眠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啊。有人入睡困难,翻来覆去整晚睡不着,有人睡着了之后他容易醒过来,一晚上醒来七八次,烦的不得了,甚至还有的人睡着之后人没有睡,差不多旁边有人喝水,他都知道似睡非睡......
  • 第一个啊尿频尿急,夜尿频繁,小便灼热发黄,情绪激动,这个时候湿热下前潜尿液黄就是主要的标志,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二个,便秘我们说到肠道津液不足,肝火烧灼,那这个时候会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腻。也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三个,腹泻拉肚子,那......
  • 我们中医常说啊,肝主藏血,主一身的气机疏泄,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说肝的健康与很多脏腑都有关系,这个肝不好,人容易倒下,一点都不夸张。肝不好具体的表现有这些。首先,失眠多梦,肝藏魂,肝血亏虚,肝不藏魂,治疗需要养肝血,养心安神。那如果经常......
  • 我们今天分享两种啊。中药代茶饮,阴调理阴阳,延年益寿。我们黄帝内经里边说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呀。如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不休息,还暴饮暴食,不积极运动,这些行为都会导致我们身体阳气引起的不平衡,那么就出现了现代人的亚健......
  • 我们中医讲啊,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身体所有的营养和能量都靠我们的脾胃消化,如果消化功能好,我们身体不至于虚弱,这也是《黄帝内经》里面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死亡。医生仲景呢,他在东汉末年行医的时候啊,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表现,他肚子疼,他发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