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风的夏季预防防病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是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约有30%~70%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今后的3~5年内还会复发。以前我们认为冬春季节中风发病率高,然而近年来临床显示夏季中风的发病率也很高,因此夏季中风的预防就很重要。

    中风的常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或心房纤颤,吸烟、饮酒、家族史等。夏季由于气温高,易出现情绪烦躁、血压升高,而且汗出较多,易致血液黏度增高,加之有部分人喜用空调,则室内外温差较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故夏季当预防中风,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吃西瓜多饮水,空调温度不宜过底。中风发病前常有一些先兆表现,如一过性头痛,阵发性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突然言语困难等。要想预防中风的复发,在平时就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与中风发病有密切关系的疾病,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如出现中风先兆症状,立即就诊,及早治疗。

    针灸对中风病的治疗康复和预防复发起着巨大的作用。多年临床已证实,针灸能起积极作用。中风早期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害。恢复期针灸治疗,不仅能促进中风肌力的恢复,改善关节的僵硬变形,预防肌肉的萎缩等运动功能,而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的康复也有显著的功效。针灸方法除了用常用的体针外,还可采用头针、舌下针、颈项针等,特别是舌下针、颈项针对多发性脑梗塞引起的构音困难、饮水作呛等有非常好的疗效。

    中风康复治疗应在早期进行,一般在患者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同时康复训练一定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否则有可能引起症状的进一步加重。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即使在冬秋发病的中风患者目前也是康复治疗的好时机,甚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限制运动脂肪,人工奶油的摄入;2.少吃烧烤类;3长期每天服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C或其它抗氧化剂;.4.多吃含脂肪酸的鱼类,或服用鱼油胶囊;5.多吃各种天然蔬果,如果可能,每天吃五种以上,以摄取天然的植物抗氧化物;6.喝茶,尤其是绿茶;7.吃大蒜,或服用大蒜胶囊;8.使用橄榄油;9.如果您想喝酒,建议喝红酒,一天一杯以内的红酒可保血管年轻,超量饮酒则使肝脏老化。

更多中药材
  •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