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探微索隐说枳壳

    枳壳与枳实为常用的中药材,但大家对这两种药材的了解可能不多。事实上,枳壳与枳实的基源是同一种植物。据史料记载,枳壳是陕西商洛历史名产的中药材。但为什么现在商洛枳壳却很少见到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唐代诗人朱庆余在《商州于中丞留吃枳壳》诗中写道:“方物就中名最远,只应愈疾味偏佳。若叫尽乞人人与,采尽商山枳壳花。”可见当时的枳不仅是治病的药材,而且是负有盛名的水果。据《宋史·地理志》载:“赵宋时,商州贡物有二,一是麝香,二是枳壳。”宋代《太平寰守记》有商州每年进贡枳壳的记载。陕西商洛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又居秦岭之阳。古时商州枳树颇多,诗人留有“枳花明驿墙”、“土偶人前枳树多”的佳句。另外,《中药大辞典》中曾提及过商州枳壳。

    目前,据说商洛市境内的山阳、镇安一带产枳壳。据笔者考证,现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inn.)及其栽培变种(黄皮酸橙、玳玳花、朱栾、塘橙)的未成熟果实。枳实的原植物比枳壳多一个品种,即甜橙。可见,正品枳壳、枳实的来源较复杂。对一般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和北方的药材经营商来说,鉴定正品枳壳或枳实确实很棘手。通过调查,笔者对陕西商洛市枳壳类药材原植物做出如下两种归类:

    (1)原植物为枸橘,别名臭橘、枳、野橙子、铁篱寨。原植物为落叶灌木,分枝很多,枝上有针刺。3个小叶片组成掌状复叶;小叶片呈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或微凹。基部楔形,叶缘有波状锯齿;两侧生的小叶片较小些,且通常为卵形,基部歪斜。春季四月间先叶开花,花白色,5瓣。果实球形,个较小;果皮初为青绿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表面有绒毛。在全国,福建省闽江南岸的闽侯、永泰等县,湖南省和山东省部分地区有该品分布;在商洛,该品分布于商州区城郊大部分地方。过去,以枸橘的果实经加工后制成的枳壳或枳实为正品药材,即著名的“绿衣枳壳”,但产量甚少,满足不了全国的需求,这可能是现今不作为正品而被淘汰的主要原因。目前,枸橘多栽培于庭院做篱笆用而很少见其果实入药。该品含枳属苷、橙皮苷、野漆树苷、柚皮苷等黄酮类,生物碱茵芋碱及挥发油。

    (2)原植物应为香园。在国内,该品产于浙江、江苏一带,被作为香橼药材入药;在商洛,该品分布于山阳县的马滩、板岩、南宽坪、漫川关,镇安县的城郊、达仁、柴坪。该品果实清香袭人,常被放入衣柜用作香料。药材收购门市误作“枳壳”收购。

    古语云:“橘生淮南而为桔,橘生淮北而为枳。”这从现代植物学分类上来讲是不正确的。从专业的角度看,桔来源于柑橘类果实,枳来源于橙类果实。目前,枳壳(酸橙)主产于江西新干、清江、贵溪、戈阳,四川江津、綦江、秀山,湖南沅江等地;枳壳(朱栾,即温枳壳)产于浙江温州、乐清、瑞安;枳壳(玳玳花,即苏枳壳)产于江苏虎丘等地。就繁殖方法而言,江西采用实生法(酸橙种子育苗);四川、湖南则实生法、嫁接法和高枝压条法均用。嫁接用的砧木为红橘、枸橘、柚子等。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后,枸橘不作为正品枳实。针对陕西商洛实际市情,当地政府部门应结合现有的枸橘资源考虑提取橙皮苷或者把枸橘嫁接为正品酸橙类枳壳,为重振商洛枳壳而努力。

    文/金鹏辉

更多中药材
  • 胃癌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恶性的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想要避免疾病的侵害,就要了解胃癌的征兆,做好提前预防。一:乏力、消瘦及贫血,这是另一组常见而又不特......
  • 胃癌复发的原因是需要广大患者及家属特别注意的事情。因为以往胃癌在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复发,而且复发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如果想要避免癌症复发,就要避免以下胃癌复发的原因。胃癌复发的原因一:手术治疗不够彻底 有少数医生只注重近斯疗效,单纯......
  • 手术是胃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治疗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胃癌术后并发症也时有发生,这给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了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这样胃癌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不要恐慌,积极的处理是关键。那么胃癌术后可出现哪些并发症?胃癌术后并发......
  • 胃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胃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胃癌病变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无转移至有转移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因此早期,进展期乃至晚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不仅如此,各期之间症状常有很大交叉,有些患者病变已届进展期,但症状尚不明显,......
  • 胃癌高危人群主要是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男性,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常吃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等食物吸烟、酗酒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恶性贫血A型血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