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末秋初谨防感染伤寒与副伤寒病

    本报讯(通讯员 施水泉 记者 史洁 实习生华康妮)卫生部最近公布了2007年7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其中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2662例,死亡1例。

    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到了夏末秋初,一过立秋,正是多种肠道传染病多发或高发的季节,近期尤其要防伤寒与副伤寒病。

    伤寒副伤寒是肠道传染病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邓晶介绍,伤寒、副伤寒是一种肠道传染病,由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副伤寒沙门菌所引起的急性全身系统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伤寒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眼下的夏秋季最多。及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少数患者治疗不彻底或不正规,可能成为长期或终身的带菌者。

    两种病的发病症状

    伤寒、副伤寒发病特点明显:患者出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

    感染伤寒菌后,人并不会马上发病,有3—60天的潜伏期(平均7—14天)。伤寒发病症状典型:一是发热,连续高烧(39—40℃以上)不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明显不同的是,脉速不快。

    二是到发热的第6天,约一半患者会出现典型皮疹,呈淡红色丘疹(医学上称玫瑰疹),散布于患者的前胸、腹部,数量不多,一般是几到十几个,大部分会在2—4日内消退。

    该病的并发症较多,譬如恢复期里,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严重的还会出现神志昏迷。副伤寒发病症状相似,但病情较轻。

    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任何人都可能感染得病,但再次患病的可能性极小,能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副伤寒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与伤寒大致相同,不过以食物传播较为常见,副伤寒菌在食物中可存在较长时间。

    注意个人卫生有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

    如果出现发热、腹泻等伤寒的相关症状后,千万不要擅自用药,要到有肠道门诊或发热门诊的医院正规治疗,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平时预防中,市民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做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

    经常出差、经常在饮食摊点就餐以及经常接触伤寒病人的人,是伤寒或副伤寒的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提前预防,居住处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街道卫生院都有伤寒菌苗接种。

更多中药材
  • 提到委陵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在日常生活中,委陵菜的身影经常出现,它通常生长在山坡、田野间、路边等地方,俗称为“翻白菜”或者是“根头菜”,它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而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今天我们来介绍委陵菜是什么,委陵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苦地丁和紫花地丁都是常见的中药材,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会把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混淆,甚至在临床上,也会出现苦地丁和紫花地丁饮片混淆的的现象,那么,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有什么区别呢?为了方便大家辨别苦地丁和紫花地丁,下面我们来看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有什么区......
  • 最近有听说过一种名字很好听而且还有护肤作用的花,就是紫花地丁,可是到底紫花地丁的护肤作用是真的吗,紫花地丁并没有护肤作用,那么它的功效作用是什么呢,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
  • 紫花地丁简称地丁草,与黄花地丁、蒲公英经常同用,紫花地丁的清解疮毒之力较强宜治疗肿、且解蛇毒,那么长期服用地丁草有哪些副作用呢?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疗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目赤肿痛。主要用于咽痛,黄疸,痢疾等症。临床应用......
  • 相信针对那些长期站着工作的朋友们来说,工作一天下来都会感到双腿酸痛,并且腿肚子还犯有胀痛的感觉。其实长期保持着站立的姿势就非常容易让我们腿部的血管硬化,从而出现静脉曲张的症状。于是就有朋友提出,静脉曲张吃啥中药好呢?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