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多事之秋”话保健

    经炎夏消耗,入秋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若有不慎,即可发生腹泻。省妇幼保健医院李大夫指出:秋季腹泻主要有两种,一是由菌痢、食物中毒、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一是轮状病毒所致的婴幼儿腹泻。前者可见于各年龄段,而后者则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秋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对婴幼儿要加强养护,尤其是饮食调理,并注意气候冷热变化,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发生腹泻之后,应及时就医,腹泻严重者,须立即救治。

    秋凉之际,略显温热潮湿的气候,为蚊子的孳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而成为蚊媒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蚊子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疟疾,均是由蚊子叮咬病人后,再次在健康人身上吸血造成的。乙脑主要侵犯儿童,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而且预后较差。疟疾俗称“打摆子”,发作时有典型的发冷发热症状,但发作无规律的恶性疟疾危害较大。此外,蚊子还能传播丝虫病及登革热等,危害人体健康。预防蚊媒性传染病,关键在于彻底消灭蚊子。进入秋天以后,要注意净化周围环境,搞好室内卫生,夜间在室内充分利用灭蚊器灭蚊同时亦要保护好皮肤,严防蚊子叮咬。

    在秋高所爽、繁花似锦的黄金季节,还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尽管发病率没有春天高,但也不少见,如花粉症、支气管哮喘等。类发生在秋天的过敏性疾病,症状与春天发生者相同,均是由于接触空气中的各种过敏物质引起。在此时节,既往有上述过敏性疾病的,要多加小心,注意自身防护,避开致生敏源,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及尘埃等,并留神气候变化。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深秋,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气候开始变冷,并常有寒流侵袭。寒冷刺激,尤其是强冷空气,能影响气管、支气管以及心、脑血管的舒缩功能,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对这“两管”疾病要“双管齐下”,严加防范。

    秋风落叶,令人触景生情,老年人容易引起垂暮的心态从而导致疾病。保持乐观情绪,心境就能宁静,遇事才能 不急不躁,气血才能平和,应该致力于平素的兴趣爱好,如书画饲宠、花鸟虫鱼怡情,释放精神负累,以便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特别是趁着秋高气爽外出旅游,登高望远、通过景抒情来陶冶情操,必定日日健康精神。

更多中药材
  •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