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为什么服用补药要在冬季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气候严寒,水冰地裂,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在眠伏收藏的寒冷季节。人体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进入代谢缓慢、物质贮存的阶段,正如中医古籍《内经.素问》所言:“冬三月者为封藏”。就是说,到了冬季,人们尽管捂着厚厚的棉衣,但全身皮肤毛孔密闭,出汗较少,活动也少,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再加上冬季饮食荤食量大为增加,正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因此说,冬季是服用补药的最好季节。

    另一方面,按照中医脏腑学说来讲,“肾”是人体藏精(贮藏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即生机内藏之意),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冬季吃些补药,将大量的营养物质存于肾内,以保证来年春季的生机勃发,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这就是中医“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即不得热性病)的含义所在。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这种说法不仅符合中医养生学理论,也顺应了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客观规律。因为冬季进补,较之其他季节,对于平衡人体阴阳、疏通肢体经络、调和全身气血具有多的优越性。许多老人均有身轻体健,或者说能减少患病的次数。因此,每当冬季来临,许多体弱老人就准备吃些补品,这既有调理健身的性质,也含有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内容。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我国民间传统的防病强身、扶虚补亏等“自我摄生法”的措施。

    但是“补”是针对“虚”来说的,只有当身体正气虚亏,阴精不足的时候给予进补,则最为适宜。老年人由于机体生理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一到冬季,往往阳气虚衰,表现为全身畏寒、手足不温、气短乏力等;倘若在阳气不足的基础上又兼有阴精亏损,也就是缺乏身体机能活动的原动力,那么此时的临床表现还可见有精神委靡、面色(白光)白、语声低微、舌淡脉弱等一派精气欲脱的虚象。因此,冬季对上述体虚老人运用“食补、药补”来加以调理,也就是中医所谓的“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以达扶正培本、“阴平阳秘”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冬季进补必须因证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虚证,择用不同的补品。如阳虚者选用助阳之品,气虚者选用补气益气之品,就能获得预期的调治疗效。如果阳虚者反用寒凉滋阴补品,就会重伤其阳,虚之更虚;阴虚者反用温热助阳之品,将会耗伤其阴,于身体不利。因此,冬季进服补药之前,最好能得到中医师的临床诊察和指导,切不可盲目滥服。

更多中药材
  • 耳鸣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个疾病了,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居多,但是在最近几年来,很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耳鸣的症状,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症状,发现了以后需要及时的来治疗,不然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治疗耳鸣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很多的人都比较信赖中医的治......
  • 石决明大家应该都没有听说过,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药材,主要起到的功效是能够帮助平肝去热,对眼睛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现在有很多的中医师,非常常用这种中药,来治疗一些疾病,但是在这些中药方剂的使用过程中,自己应该要怎么样运用才是比较合理的......
  • 柠檬草和玫瑰醋听起来就是一种草,其实是一味药,柠檬草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柠檬草在生活中可以见得到,但是真正利用并服用,柠檬草不必玫瑰艳丽它其貌不扬,但功效却不凡,作为一种草药,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尤其是柠檬草泡水之后服下对人体有益,柠檬草......
  •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艾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缘。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5至7月花尚未开、叶正茂盛时,采叶阴干。艾叶多皱缩,有短柄,完整叶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
  • 金不换又称田七属于同种多年生草本。金不换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属于同种只是不同的称谓,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