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通幽汤

    《兰室秘藏》卷下:通幽汤处方

    炙甘草 红花各0.3克 生地黄 熟地黄各1.5克 升麻 桃仁泥 当归身各3克

    功能主治

    养血活血,润燥通幽。治噎膈。幽门不通,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调槟榔细末15克,食前,稍热服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金·《脾胃论》:通幽汤组成

    桃仁泥、红花各一分(各0.3克),生地黄、熟地黄各五分(各1.5克),当归身、炙甘草、升麻各一钱(各3克)。

    用法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煮,去渣,稍热服之,食前。

    功效

    活血通络润降。

    主治

    主治胃肠燥热,津液损伤,幽门闭塞,浊气不降,症见幽门不通,大便难,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结。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慢性萎缩性胃炎、习惯性便秘、中晚期食管癌等病症。

    1.糖尿病性胃轻瘫:采用通幽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60例,对照组60例予多潘立酮治疗,均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75.0%。(《四川中医》2008年第1期)

    2.慢性萎缩性胃炎:以通幽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0例,对照组60例服用多潘立酮,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远91.4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3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四川中医》2002年第7期)

    3.习惯性便秘:采用通幽汤加味治疗习惯性便秘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尊生》润肠九治疗,均治疗1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显效率70%。对照组显效l2例,好转9例,无效9例,显效率40%。(《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年第2期)

    4.中晚期食管癌:采用通幽汤加减联合鸦胆子乳剂治疗中晚期食管癌40例,15日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显效1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河北中医》2007年第6期)

    方解

    通幽汤用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身滋阴养血润燥,以扶正固本;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润燥;升麻通调气机,舒畅胃气而上升清气,下降浊气,使幽门得通,噎塞便秘自然消除;槟榔下坠而破气滞;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益气养血、行气活血、化瘀消癥之功效。

    《兰室秘藏·卷下》亦载此方,其中桃仁泥一钱,炙甘草一分,并调槟榔细末五分。现代以此制丸或胶囊应用居多。

    现代研究

    临床也见于治疗老年骨科围手术期便秘等病症属于瘀血阻滞者。实验研究表明通幽汤有增强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细胞中Caspase - 3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诱导细胞凋亡,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作用。

    方歌

    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摘录金·《脾胃论》
更多中药材
  • 处方柴胡(去芦,洗,锉)1两,甘草(炙)1两,人参(去芦,洗,锉)1两,元参(净洗,锉)1两,麦门冬子(去心)1两半,龙胆草半两(若变蒸或常服只1分,随时加减)。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常服去疳。主小儿体性常热,及变蒸惊热不解,夹热烦躁,时叫泣......
  • 处方旱三七1两(细末),桃仁1两(炒熟,细末),硼砂6钱(细末),粉甘草4钱(细末),沃剥(即西药碘化钾)10瓦,瓦布圣20瓦。制法上6味调和,炼蜜为丸,2钱重。功能主治胃癌,肠覃。用法用量服时含化,细细咽津。摘录《衷中参西》下册......
  • 处方橘络9g,茯神12g,半夏12g,甘草3g,枳实6g,生地15g,枣仁15g,生远志6g,石菖蒲6g,竹沥3匙(冲)。功能主治精神痴呆证,忽悲勿喜,哭笑无常,惊悸失眠,神志痴呆。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治法与方剂》......
  • 处方当归尾、川芎、桂心、桃仁、红花、牛膝、枳壳、柴胡、桔梗、栝楼、薤白。功能主治活血化瘀。主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摘录《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 《辨证录》卷十三:变阳汤处方人参、黄耆2两,金银花半斤(煎,汤代之),附子1钱,荆芥(炒黑)3钱,柴胡2钱,白芍1两,天花粉5钱,生甘草5钱。功能主治背痈。背心发瘰,痒甚,已而背如山重,悠悠发红晕,如盘之大。此阴痈初起之形象。用法用量井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