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通幽汤

    《兰室秘藏》卷下:通幽汤处方

    炙甘草 红花各0.3克 生地黄 熟地黄各1.5克 升麻 桃仁泥 当归身各3克

    功能主治

    养血活血,润燥通幽。治噎膈。幽门不通,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调槟榔细末15克,食前,稍热服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金·《脾胃论》:通幽汤组成

    桃仁泥、红花各一分(各0.3克),生地黄、熟地黄各五分(各1.5克),当归身、炙甘草、升麻各一钱(各3克)。

    用法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煮,去渣,稍热服之,食前。

    功效

    活血通络润降。

    主治

    主治胃肠燥热,津液损伤,幽门闭塞,浊气不降,症见幽门不通,大便难,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结。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慢性萎缩性胃炎、习惯性便秘、中晚期食管癌等病症。

    1.糖尿病性胃轻瘫:采用通幽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60例,对照组60例予多潘立酮治疗,均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75.0%。(《四川中医》2008年第1期)

    2.慢性萎缩性胃炎:以通幽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0例,对照组60例服用多潘立酮,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远91.4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3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四川中医》2002年第7期)

    3.习惯性便秘:采用通幽汤加味治疗习惯性便秘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尊生》润肠九治疗,均治疗1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显效率70%。对照组显效l2例,好转9例,无效9例,显效率40%。(《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年第2期)

    4.中晚期食管癌:采用通幽汤加减联合鸦胆子乳剂治疗中晚期食管癌40例,15日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显效14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河北中医》2007年第6期)

    方解

    通幽汤用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身滋阴养血润燥,以扶正固本;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润燥;升麻通调气机,舒畅胃气而上升清气,下降浊气,使幽门得通,噎塞便秘自然消除;槟榔下坠而破气滞;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益气养血、行气活血、化瘀消癥之功效。

    《兰室秘藏·卷下》亦载此方,其中桃仁泥一钱,炙甘草一分,并调槟榔细末五分。现代以此制丸或胶囊应用居多。

    现代研究

    临床也见于治疗老年骨科围手术期便秘等病症属于瘀血阻滞者。实验研究表明通幽汤有增强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细胞中Caspase - 3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诱导细胞凋亡,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作用。

    方歌

    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摘录金·《脾胃论》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白蒺藜5分,黄柏5分,元参5分,青葙子5分,黄芩5分,赤芍5分,防风5分,知母5分,犀角5分,木贼1钱,蝉蜕1钱,石决明1钱,草决明1钱,归尾1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重。功能主治明目退翳,清热养血。主二目昏花,视物不清,......
  • 年氏《集验良方》卷二:保真丸处方补骨脂1两(酒炒,研细末),人参1两3钱,茯苓1两,土炒白术1两5钱,炙甘草3钱(上4味以河水6碗,煎浓汁,去滓,和骨脂晒干听用),杜仲1斤(用盐水炒断丝,为细末),川芎8钱,当归1两5钱,酒妙白芍1两,熟地......
  • 处方潞党参2两,车前子1两5钱,怀牛膝(酒浸)2两,天门冬2两,石菖蒲1两,炒远志1两,当归(酒洗)2两,五味子1两,山萸肉2两,怀山药2两,覆盆子1两5钱,杜仲(姜汁炒)2两,巴戟肉2两,赤石脂(另研)1两,地骨皮1两5钱,广木香2两,大......
  • 处方鹿角胶3两,鳔胶(各炒成珠)3两,熟地3两,山药2两,茯苓2两,山萸2两,五味2两,杜仲2两,远志2两,益智仁2两,川楝子2两,巴戟2两,故纸2两,胡芦巴2两,沉香(另为末)5钱。制法上为末,和匀,用苁蓉净肉2两,好酒煮,烂捣如糊,炼蜜......
  • 处方天麻(锉)4两,牛膝(去苗,锉)4两,天仙子1升(净肉,炒黄)。制法上以绢袋盛,浸酒中7日7夜,取药炒干为末,用浸药酒和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消阴。主阴气太盛,五脏昏浊,食毕困乏,虽未中年,衰老先至。用法用量每日20丸,空心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