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食物“发性”的食疗学意义

    食物“发性”的概念

    食物“发性”是食疗学的一特殊概念,正常情况下,每食物都有其特有的性味,而食疗营养师正是运用些性味,通过辨证施膳,来达到治病、防病、调养的目的。如果忽略了食物的这些特性,就能诱发疾病,引动宿疾;如果在生病服药、或病后调养期间,进食了与药相反或与病性相因的食物,就能削弱药力,加重病情。这就是食物的“发性”,这种具有发性的食物,又叫“发物”。这里的“发”有“与身为害”意思。

    食物“发性”的本质

    宋代著名食疗学家陈直在谈及食物的性能时说:“其五色、五味、冷热、补泻,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这也是食物之所以能治病的基本原理。我们从《神农本草经》、《千金方》、《食疗本草》、《饮膳正要》、《随息居饮食谱》等药物和食物的专著里,都无一例外地发现其给食物列出了性能,而且根据不同的性能明确了不同的适应证。食物“发性”的本质,实际就是食物性能被非常态运用时所产生的“与身为害”的作用。按食物性能“与药无殊”这一原理,如热性之体的人长久、大量食用热性食物,“以热益热”。这种食物的热性,就成了非常态性的“发(热)性”,而之于寒性人来说,这热性食物正好发挥出了它“寒者热之”的纠偏矫弊的功能,也就成了常态性的“食(药)性”。可见食物“发性”最终取决于食物的性能是否常态:非常态时为“发性”,常态时为“食(药)性”。

    食物“发性”、“食性”的临床学意义

    在食疗学临床应用时,食物的“发性”和“食性”是可以与互相转化的,而转化的关键是:在食治过程中能否准确辨证,遣膳用食。辨证精准,遣膳用食得宜,食物的“发性”就能成为“食性”,反之,“食性”就会异变为“发性”,产生误治后果。在临床上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辛辣味厚类食物“发性”时为热害,“食性”时得温阳之益。

    这类食物在非常态时能引热动火,伤津耗液,导致大便秘结、口干舌燥、咽喉肿痛、面红目赤等。常见以调味之品和温热之性的动物之品为主,如韭类、酒类、葱、姜、椒、蒜、芥茉、羊肉、狗肉及卤制食品、煎炒、油炸之物等。在常态时,多用于阳气不足、虚寒内生的病症,如胸腹冷痛、食欲不振、口泛清水,甚者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等。

    2.腥臭膻味类食物“发性”时为风害,“食性”时得升阳温养之益。

    这类食物在非常态时能使人阳气亢盛,虚火内扰,助生外丹内毒,引发皮肤、外科疮疡、中风、头晕目眩、惊风、痹证等。常见的食物以水产、禽畜及辛香走窜之品为主,如虾、蟹、鱼、贝、鸡肉、鹅肉、猪头肉、鸡蛋、牛乳、椿芽、芫荽、紫苏叶等。在常态时多用于脏器亏损、阳气下陷的病症,如形体羸瘦、腰膝酸软、纳呆乏力、下肢浮肿、苔白脉弱等。

    3.甘甜柔腻类食物“发性”时为湿害,“食性”时得滋润之益。

    这类食物在非常态下则能生湿酿热,蓄浊碍脾,导致胸闷、腹胀、厌食不饥、体发虚胖、咳吐痰浊、舌苔滑腻等。常见的食物大多以甘甜辛滋之品为主,如糯米、饴糖、蜂糖、藕、冰糖、醪糟、米酒等。在常态时多用于体内津液不足、失于滋养的病症,如唇舌干燥、大便结燥、口渴喜饮、肌肤失去润泽、尿少、舌红少津等。

    4.生冷冰沁类食物“发性”时为冷害,“食性”时得清凉甘润之益。

    这类食物在非常态下能冰伏阳气,滞碍生机,表现出饮食不香、脘闷纳呆、神疲畏寒、肢冷浮肿、面色萎黄或白、舌质淡、体胖嫩有齿痕、腹痛等。在常态时,多用于阳热亢盛,火邪内炽的病症,如面红目赤、心烦、口舌生疮、大渴引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等。常见的食物大多以各种生冷之品为主,如水果、新汲水、雪花水、冰糕、冰淇淋、生冷蔬菜等。

    5.炽烈窜动类食物“发性”时为耗动之害,“食性”时得行畅之益。

    这类食物在在非常态下则能耗气动血,损伤脉络,诱发各种出血之症,常见的食物大多以辛辣、昆虫类食品为主,如辣椒、胡椒、川椒、酒类、油炸全蝎、蚱蜢等。在常态时多用于气机郁结、血行不畅的病症,如郁郁不舒、胸胁胀闷、悲忧不欢、太息寡言、或急躁易怒、胁肋胀满,甚或胁下痞块、刺痛拒按、痛有定处、入夜剧,可扪及肿物包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

    6.壅实厚重类食物“发性”时为滞害,“食性”时得补养之益。

    这类食物在非常态下能滞闭气机,妨碍脾胃的正常功能。常见的食物以瓜豆之类为主。如红薯、土豆、绿豆、黄豆、蚕豆、豌豆、莲米、芡实等。在常态时,多用于脾胃虚弱之证,如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大便溏泻、恶心呕吐、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更多中药材
  • 中医认为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会导致月经前后无定期。通常肾虚、脾虚或者肝郁型体质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肾气不足导致的肾虚的人经量少、色淡质稀、还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症状。在调理时需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脾虚的人都是由于脾的运化......
  • 月经量多舌淡,质稀为气虚,常伴有身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调理上需要补气身体,固冲止血。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多出血热,这类人呢,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还伴有心烦多梦的症状。调理上可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质稠有......
  • 首先是脸色发黄,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营养物质供应不够,而代谢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堆积体内,就会出现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差,长斑长痘的情况。第二是手脚感觉冰凉。血液是人体热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手脚位于身体最末端,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无法......
  • 更年期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就是整个晚上突然惊醒好几次,心慌、出汗,特别累,是因为肝肾阴虚的人,体内阴阳不衡,肝阳上亢出现的内热,从而导致的虚热内扰,心悸失眠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更年期阴虚导致的......
  • 到了更年期的女性,一定要自己想开点儿,别总较真儿,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讲究一个情志,情绪不好是很伤血的,无论是心血还是肝血都受到一定影响,而血又用作濡养脏腑,同时脏腑的状态就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所以总是情绪不好,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你总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