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深秋最怕受凉的部位

    深秋时节,气温渐低,人体的胃部、腰部、腿部对气温下降极其敏感,要特殊注意这三个部位的保暖。

    胃部:天气转凉后,胃部容易抽搐,引起胃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那些身体比较瘦的人,胃部的保暖就更重要。因为身体较瘦的人通常胃壁较薄,在气温变化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痉挛,轻者导致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甚至可能产生呕吐和腹泻等情况。因此,医生特别提醒,一些女性身体本来就单薄,更要注意不能为了时髦穿得太少,造成肠胃和身体“双重受损”。此外,要减少生冷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避免肠胃受到过度刺激。

    腰部:天气转凉会使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等疾病的症状加重,原本并不明显的痛症会一下子暴露出来。深秋时节,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添衣服,防止腰背受凉,晚上睡觉时更要注意腰背保暖,防止因受凉而使腰痛加重。

    腿部:深秋是关节炎的始发期,很多人的关节在这时开始怕冷、怕风甚至出现刺痛。天气渐凉,要注意保暖,多用热水泡脚或用热水敷膝关节。医生建议最好不要用护膝给膝部保暖,因为护膝弹性很大,用在膝部缩紧了周围血液循环的疏通,使膝部的活动更困难。

    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

    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体育锻炼法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温差水泡法取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服、擦药物法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

    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也可取中药三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各适量,水煎取液,局部擦洗。

更多中药材
  • 紫花地丁简称地丁草,与黄花地丁、蒲公英经常同用,紫花地丁的清解疮毒之力较强宜治疗肿、且解蛇毒,那么长期服用地丁草有哪些副作用呢?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疗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目赤肿痛。主要用于咽痛,黄疸,痢疾等症。临床应用......
  • 相信针对那些长期站着工作的朋友们来说,工作一天下来都会感到双腿酸痛,并且腿肚子还犯有胀痛的感觉。其实长期保持着站立的姿势就非常容易让我们腿部的血管硬化,从而出现静脉曲张的症状。于是就有朋友提出,静脉曲张吃啥中药好呢?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个疑问......
  • 相信针对很多老年朋友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就是自己身体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年朋友都会有血压过高的症状,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夏枯草降血压的效果好吗?带着大家所提出的这......
  • 冬病夏治是中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等到了夏天进行治疗,这样反而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冬病夏治是在中医理论下获得好的效果的,因此跟中医中的穴位是分不开的,这些穴位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那么,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有......
  • 内裤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贴身的衣物,他是最贴近身体私处的地方,但是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带来细菌继而引发疾病,内裤穿了一天,上面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异物,或黄,或似痰,那么那些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否有危害?说到这里不必害羞,为了自己的健康,你真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