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针灸治疗哮喘病

    1、天突一针哮喘平

    方法:取穴在胸骨上窝正中,令患者微仰头取穴,直刺2分,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壁,缓缓刺入0.5~1.5寸,待针下有一种沉涩紧感时,再左右捻转10-20秒,留针5~15分钟。

    2、针刺

    方法:取定喘、太渊,一般以右侧为主。用直径0.26~0.32毫米不锈钢毫针为宜,针尖向脊柱下斜刺深1寸左右,太渊穴直刺深5分左右,针感放射至胸部则疗效显著。每次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捻动一次,两穴均以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

    3、氦氖激光穴位照射

    方法:激光照射天突、膻中、定喘、肺俞等穴(每次2~3穴),每穴6~8分钟,每天1次,共10次。病程长、病情重者,休息一周后再照5次,以巩固疗效。

    4、挑四缝

    方法:在患者双手内侧面第二指关节缝正中(除拇指外)消毒,8~12号注射针头或三棱针、大号缝衣针1支,直刺指缝正中间,以刺到骨为限度(深约0.8厘米)。针拔后即有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溢出,需加以挤出,挤出血也无防,然后用酒精棉球擦干。隔3天~1周1次,挑后手不下冷水,防止感染。

    5、隔姜灸

    方法:取大椎、肺俞(双)穴,作隔姜灸3壮,以皮肤红润为度,10~20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第二次治疗时局部如有水泡或溃烂未愈,改灸风门(双)、膏盲(双)。

    6、温针

    取穴:一组为大椎、肺俞、内关、肾俞、丰隆。

    二组为肺热、内关、脾气、肾气穴。

    第一组配方适宜于实证哮喘,大椎用壮火速灭之法。第二组配方适宜于虚证哮喘。两方均用直接温针文火自灭法。

    7、挑治

    在崇翼穴(第六颈椎棘突下崇骨穴旁5分)和喘息穴,用三棱针挑刺,3~5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8、伏贴法

    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共六个穴。

    方法:白芥子21克,元胡12克,细辛12克,甘遂21克,麝香1克。以上和药(麝香除外)共研细末,用生姜汁或姜酊调成糊状,再取麝香,制成6块药膏,分贴于穴位上,用纱布,胶布固定。

    本法选在阳热最盛的三伏天,共贴3次,每次间隔10天。每次贴敷的时间须在2小时以上(儿童可酌减),一般不超过3个小时。以上午贴治为宜,且晴天优于阴天。连贴3年为1个疗程。

    9、耳针治疗哮喘

    取穴平喘点、心、肺、神门、胃、胸、交感(除平喘点双侧外,其余均取左侧),结合体穴膻中、内关(左)、合谷(右)。针刺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两天。10.穴位远红外线照射治疗。

    取穴定喘、天突等。远红外线辐射器照射穴位,直至症状减轻。

更多中药材
  • 女人在哺乳期间,用药,选药时会很小心,那么,哺乳期能用华山参滴丸吗?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
  • 皂角刺,俗称为皂角针,是皂荚树表面的棘刺。皂角刺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中药,性温,皂角刺的功效和作用是具有排毒和祛除淤肿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脓肿,此外皂角刺还有很好的抗癌和抑制癌细胞活性的作用。【小便淋闭】皂角刺9克,金钱草、车前草......
  • 婆罗门皂荚是一种大家很熟悉的药材,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关键,下面让大家一起深入的对婆罗门皂荚进行更多的解读吧!【别名】 忽野檐默、阿梨去伐、波斯皂荚(《酉阳杂俎》),阿勒勃(《本草拾遗》),清泻山扁豆(《国药的药理......
  • 以前听说,人们是用皂荚树的果子来进行清洗东西的,一直觉得非常的神奇,很想知道皂荚树到底有什么作用?皂荚,又名皂角树,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生长旺盛,雌雄异株,雌树结荚能力强,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
  • 说到稀有的植物物种,我们可能会首先想到红豆衫、银杉等等,而鲜少耳闻的绒毛皂荚却是更为濒危的稀有物种,绒毛皂荚被视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全世界存在的数量也极其稀少,比堪称“植物界熊猫”的银杉还稀少,野生的绒毛皂荚全世界仅有两株,并且分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