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

    【流行病学】

    1.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尤以轻型患者及隐性感染者起重要作用,因其不易被发现,活动范围又广。健康带病毒者排病毒少而短暂,故在传播疾病上起作用不大。潜伏期末已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经飞沫由人到人直接传染。在起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热退或一周后大多不再排病毒。飞沫污染手、用具、衣物等也可发生间接传播,但因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存活不超过30分钟,故传播机会不多。现已从抗原上证实动物(猪、马、鸟)流感病毒与人类流感病毒属同源,故动物流感可传至人群,但大多在流行初期作为启动因素或远距离传播上起一定作用。

    2.免疫力 人类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仅8~12月,不超过2年。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多。故人类常反复患流感,且易引起流行。①全身性抵抗力:与血液中特异性抗体高低有关,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水平常平行,病后2周达高峰,后渐降,8~12个月后降至病前水平。抗体从血液中渗入组织及其分泌物中,可起阻止病毒入侵及繁殖的作用。新生儿可自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第2~3月起明显下降,7个月时完全消失。不同年龄组小儿由于所接触的流感病毒流行株不同,其血液抗体构成也不同。细胞免疫方面已证实感染后NK细胞杀伤力及干扰素活力增高;②局部抵抗力:感染大多为呼吸道局部粘膜的表面感染,病毒不侵犯血流,潜伏期短,血清抗体防止感染作用受限,且不持久,故局部免疫力显得更为重要。局部粘膜受病毒感染后很快分泌特异性SIgA,对抗病毒入侵,起主要的局部保护作用。此外,局部发生炎症反应,粘膜纤毛运动增快,分泌物增多,起非特异排除病毒作用。且局部呼吸道上皮细胞受病毒感染后损坏变态,短期内病毒不易再度侵入,也起一定保护作用。

    3.年龄 儿童及少年患此病者为多,以5~20岁发病率最高。4~5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受到传染。当新亚型引起大流行时,各年龄组发病率接近,但仍以5~14岁小儿为多,感染率几近50%。在局部流行年份,一般人群感染率为10%左右。年幼儿及老人、孕妇易得重症,病死率较高。乙型和丙型流感也以儿童患者为多,有人报告10岁前小儿大多已患过丙型流感。

    4.季节 一般在温带和寒温带流感都在冬末春初流行,冬季流行时病情较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任何季节都可流行,但以雨季为多,大流行亦可在夏季流行,如1968年北京7月流行,1981年上海夏季流行。

    5.流行特征 甲型感染可呈小流行、局部流行、暴发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大流行大多由流感病毒抗原突变出现新亚型引起。以往约每10~15年发生一次,而小流行及局部流行则为抗原量变所致,一般2~3年发生一次,乙型流感以局部流行为主,约相隔4~7年发生一次,丙型流感则常为散发。流感流行最大特点为突然发生和迅速传播,一般沿铁路或公路线蔓延,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后散居,人口集中的地区、人群拥挤的场所传播极快,世界性大流行可在短期内波及几洲,18世纪以来已记载有7次世界大流行,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流感病毒变异趋势呈H2N2→H3N3→H1N1过程,80年代以来则以甲3型(H3N2)和新的甲1型(H1N1)同时在世界并存。我国以甲1为主,间有甲3和B型;南非和新西兰则以甲3型为主。70年代后期开始没有发生大流行,但局部流行每年都有,系病毒抗原小的量变引起,如1968年发现甲3香港株(H3N2)后即向世界各地蔓延引起大流行,其后各地出现变异株流行。70年代在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区流行,1987年四川、上海均有新株分离,1989~1990年在日本还发生全国大流行。1977年我国北方发现新甲1(H1N1)后,1978年在苏联、巴西,1980年英国,1983年智利,1986年我国台湾等都有新株分离。至今甲3型已流行20余年,甲1型流行10余年,何时出现新亚型正在各国密切监测和注视之中。乙型及丙型流感近年大多呈散发,如乙型在欧洲,丙型在美国,但乙型也可呈流行,如1990年初在日本全国流行。

    流感流行造成的死亡率与各次流行情况、地区、经济文化、社会条件都有密切关系,一般在50~100/10万,以儿童及老人为多,农村、边缘、贫困落后地区高于城市发达地区,病死率约为0.2%。

更多中药材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
  • 痔疮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好食肥甘厚腻或煎炒燥热之物,以致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长期积聚大肠;或因嗜酒成瘾,湿热下注,蕴聚肛门,致使经脉壅阻,筋脉驰纵,从而形成痔疮,反复发作。患者多辨证为实证、热证。刺络放血疗法就是针对实证、热证患者......
  •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