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学对心脏的病理变化如何认识?

    中医理论认为:心的功能是主阳气,主血脉,主神志。首先是主阳气,其次是主血脉,主神志。因而心脏如发生病理变化,首先是阳气方面的亏损,其次才是血脉的损害。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太阳,即指心中之阳气,内洞,即指空虚之意。就是形容心中阳气的衰竭。心阳虚损或心气不足,是导致发病的主要方面。《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篇》说:“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阴弦”是代表寒邪气盛,“阳微”是说明阳气虚少。阳虚是因,阴盛是果。所以《巢氏病源。胸痹候》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又在《心痛候》中说:“若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谓之阳虚阴厥,亦令心痛。”心既主阳气,又主血脉,阳气有亏,或导致阴血虚损,或导致血行不畅,或导致气血阻滞,有此一者,均可使心痛发作,或心悸怔忡。正如《证治准绳》所说:“血因邪泣(同涩)在络而不行者痛,血因邪胜而虚者亦痛。”虞天民《医学正传》亦说:“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又曰污血冲心”。血因邪涩而痛者,属于血滞;邪胜血虚而痛者,属于血虚;污血冲心而痛者,属于血瘀,临床各有其见症。神志既存于心血之中,无论属于血滞、血虚、血瘀任何一种病变,都可以引起神志不宁,邪热入于血分时,尤其明显。反之,神志先病,而后影响心脏的阳气或阴血病变的,亦很常见。故《证治准绳》说:“夫心统性情,始由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脏乃应而心虚矣。心虚则邪干,故手心主包络受其邪而痛也。”《巢氏病源》亦说:“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邪积而不去,则时害饮食,心里如满,蕴蕴而痛,是谓之心痹。”

    所以,冠心病发生的基本病理为心气虚而邪气乘。致病的原因为风寒痰饮,乘心之经络,“支交”不通而痛。《灵枢·经络篇》说:“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是动则病心痛。”又在《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心脉……微急则心痛引背。”这些都说明了经脉病变,尤其是营养心脏之经脉发生瘀滞不通时,则出现心绞痛。因而冠心病属于中医学的心脏与营养心脏之经脉的疾病。与西医的冠心病属心血管疾病相一致。

更多中药材
  • 生三七是三七直接洗净切片晒干的三七,熟三七是生三七经过炒、蒸、炸等等的加工才能够得到。生三七偏于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熟三七偏于滋补补气补血,止血化瘀的力量它就差一点,如果想用来补气血,同时又需要活血化瘀,那么就可以用熟三七,如果仅仅需要止痛......
  • 人参有以下功效一:大补元气,像我们平时气虚同时感觉有点身体发冷的人呢,可以用人参煲汤喝就可以。二:复脉固脱,特别适用于气阴两虚的人。三:生津养血,人参既能够补气,同时呢还能够生津,像我们胃阴不足的人,一定要加入人参,同时人参能通过补气来生血......
  • 藏红花至明代传入中国,记载在李时珍《本草纲目》被列为药用,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那藏红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经期腰酸腹痛、血块多、面色暗淡、脸上斑点比较多的女性尤为合适。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取四到六根泡水当茶叶,可以反复冲......
  •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
  •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