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评论:应停止对中医的西医化改造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针对网上有人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表示,卫生部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他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新闻来源:10月10日中国新闻网)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健康祛病之本,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发展、繁衍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可谓居功至伟;时至今日,中医仍然以其特有的对人体宏观机理以及人体与自然关系的把握,与注重微观与技术的西医互为表里,发挥着西医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对卫生部发言人的此番表态,深以为然。

    但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笔者也不得不遗憾地指出:中医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样的境地,以至于公然有人要求将其取消,恰恰是由于我们在中医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政策和措施的结果!概括地说就用管理西医的方式来管理中医,用培养西医的方式培养中医,将中医“西医化”。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医和西医各自孕育于两个完全异质的文明系统,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哲学背景,因此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用任何一方改造另一方的结果,就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消亡。这其中的利害,可以用庄子在《应帝篇》中的一个故事来作比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用西医改造中医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庸医的大量增加和良医的急剧减少。因为中医需要靠师传,即需要在师傅指导下的长期实践来积累经验,才能够学会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情况,辨证施治。而现今的中医高等教育,由于学步西医的原因,只能教给学生一点脱离实践的书本知识,根本无法传承中医,学中医毕业的大学生不会用中医方法给人治病,甚至自己就不相信中医的大有人在。有学者统计,解放初年全国大约有良医5000名左右,到现在只剩下500名左右。而庸医误人,更降低了中医的声誉。

    而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执业医师法》,那些没有学历、不懂得外语、却长期行医、声望卓著的中医师,却得不到营业资格--这使中医的生存危机变得更加严重。如果这一趋势不能及时被扭转,即使无须别人签名呼吁,中医的毁灭也将仅仅是时间问题。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让中医起死回生呢?关键并不在卫生部如何表态,而在于我们能不能下决心果断地停止对中医的西医化改造,给中医留下一个按照自己的特殊规律发展的空间。

    可以考虑成立国家中医部,赋予中医独立的行政权、教育权及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政策和环境,使中医药学能够摆脱西医的控制和干扰。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再假以时日,则中医的起死回生、重现生机也是完全可能,而这也将成为中国对人类健康事业的一个巨大贡献。

更多中药材
  • 就是告诉我们,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温差变化比较大,那么在春天我们要多穿一点儿,不要说特别怕热,一热就着急把衣服全剪掉。秋天,你也不要着急加衣,一定要是根据气温的变化来适当的增减衣物,调摄寒温,避免出现了这种,因为过寒过热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
  • 那么结合临床的实践,我认识到这种结节类的疾病,它也是分寒症和热症。什么概念呢?说阳化气,阴成形。这种有形的结节是由于阳化气的这种功能失常所导致的,那么它分为两端,第一端呢,是阳化气的功能太过了导致阳热太盛,这种热性结节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是......
  • 那么在临床当中,失眠分为各种类型,有的人表现也不太一样,但是终归起来,失眠就有两个核心的要点,我们一定要了解。失眠的两个核心要点,在我看来,第一火热扰及心神,心神不宁它就容易失眠,第二点,心血不足,不能够濡养心神,这样也会导致失眠。那么这位......
  • 那么这种肠道的息肉尤其引起我们重视,之前跟大家科普过一句绕口令,说肠息肉一般呢,他不会转化为肠道的恶性肿瘤儿,但是肠道的恶性肿瘤儿多半是由肠息肉发展过来的,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患有肠息肉......
  • 湿热久出不去,五个方法可以帮你把胃,肝,膀胱,大肠,关节的湿热赶去。这个脸上出油爱长痘,早晨起来口苦,一吃饭就肚子胀,胳膊腿上长湿疹,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这就是身体里边有了湿热。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五个方法,不管是湿热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