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的问题在哪里?—评中国科大朱清时校长的中医观

    推崇中医的人说,中医的高明是因为从人的“整体”出发治病。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也持此种观点,把中医学称为“复杂性科学”,是“把复杂事物看作整体来研究”(见报道:中国科大朱清时校长被《中国中医药报》评选为2004年新闻人物)。局部研究与整体研究的关系,是许多学科都要碰到的问题。拿最基础的学科几何学来讲,因为局部研究现在己经相当透彻,很多方面重点己转向整体研究。人们最初接触到圆、球面等几何体当然是整体感觉到的,其后能计算圆周长等,算是整体的结果,欧氏几何、解析几何也与三角形、二次曲面等简单的“整体”打交道,但这些整体研究还是很初等的,数学意义比较表面。在此前很长一段时期中,几何学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局部研究之上,人们创造了微积分,建立了微分几何、拓扑学等,具体到圆及球面的数学性质就了解得越来越精深了。就人类的好奇心而言,局部与整体并无区别,只要问题有意义无论局部还是整体都会吸引人去思考。所以在局部性的研究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整体性结果,如四顶点定理(卵形线—简单讲就是平面上凸的闭曲线—至少有四个顶点)等。但是,更深刻的整体研究,在以前因为局部研究准备尚不足,或者不能发现问题或者无法进行下去。一个整体问题看上去“简单”,真要解决它却非常之困难。在此讲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一位搞数学的同事经常讲的数学故事:你拿一个洋泡泡(橡皮泡)来,把它的口封掉不让漏气,数学上就称之为“单连通的二维闭流形”了。你封口后得到一个皱巴巴的东西,但是无论它是什么样子,如果你把它放进瓶子里抽出瓶中的空气,那个东西因为泡泡内有空气就会慢慢地鼓成一个球面。这个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单连通的二维闭流形同胚于二维球面”。这是一个整体问题,看上去很简单吧,庞加莱只把它加了一维:“单连通的三维闭流形同胚于三维球面”——世称“庞加莱猜想”——就变成困扰数学界的大难题了。前不久有报道说,三维庞加莱猜想可能被一位俄国数学家证明了,但数学界至今还没有定论。上面的话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局部研究必须先行,至少必须同步进行,整体研究才会成功。整体研究的大门,往往要用局部研究这把钥匙去打开。我们现在可以来考虑中医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很有意思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常常可以到推崇中医的言论中去寻找,並不需要我们站出来面对面辩论。朱氏文字就是一个例子,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奇妙极准确的答案。以下一段对话是朱氏整篇言论中最不空泛的部分了:“记者:许多人对‘还原论’这个名词很不熟悉,您能否把它解释得更通俗一些?另外,中医研究事物的方法是什么呢?请您比较一下这两类方法。朱院士:我举个大家都熟悉的挑西瓜的例子。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买西瓜的时候,面对一大堆西瓜,如何选出一个好的?这个时候有两类办法:一是把它切开,看一看,尝一尝,判断会准确。这就是还原论方法,其优点是容易借助工具,结论准确;缺点是一旦切开,西瓜就不再处于本来的状态,有些东西已丢掉,至少切开后就不能再复原,空气和微生物进去了,切开的西瓜很快就会坏掉。因此,很多人不愿意用切开的方法。如果不能切开,有的人根据经验,仍然有办法判断西瓜的好怀。他们知道,西瓜是一个整体,其各个部分之间都有紧密联系。因此,只要仔细观察外部的信息,如用手掂掂重量,拍拍声音,看看颜色和瓜蒂形状,等等,就可以知道好坏。这类方法就是‘整体观’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和事物的整体性,用的就是这类方法。”西瓜西瓜,西来之瓜,据载是公元前四世纪亞历山大远征时將它传到印度,十世纪左右传到中国。请问:面对那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长成的西瓜,我们的老祖宗有办法不把它切开,“用手掂掂重量,拍拍声音,看看颜色和瓜蒂形状”就能知道它甜与不甜吗?如果现在从外国进一个西瓜,泰国有一种西瓜长得就与中国的外貌不同,皮十分坚硬,你还能用你的“整体观”方法,不切而知味吗?问问小孩,也晓得是不可能的事嘛!事情很简单,是先有把西瓜切开的事,而后才有朱氏的“用手掂掂重量,拍拍声音,看看颜色和瓜蒂形状”的“整体观”方法。世理相通,挑西瓜与几何学研究都遵循一样的规律。至此,朱氏点出了中医症结所在:中医至今还没有“开过西瓜”!!看朱氏那些空泛的设想,中医似乎迄今连开瓜的“刀”都没有找到,那么,它的“整体”方法怎么能可靠呢!!西医就不同了,根据朱氏所言“在西医进入到解剖学阶段以前,中医和西医是类似的”,原来西医的解剖学就是“开西瓜”啊——朱氏之言真妙,连字意都一致!人家一旦开过西瓜,当然就与永不开瓜的中医分道扬镖了!如果要搞整体性研究,按朱氏的信息,我们如今也只好指望西医了。中医面对“西瓜”,很象农夫面对夏天的太阳。赤日炎炎,田苗枯焦,农夫叹道:“上火了”!

更多中药材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