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禾叶墨斛

    《中药大辞典》:禾叶墨斛拼音注音Hé Yè Mò Hú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兰科植物禾叶墨斛全草。7~8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田野草丛较潮湿处。

    原形态

    草本,丛生,高15~20厘米。根茎匍匐,淡褐色,上部生须根。茎直立,具4~5个鞘状苞片,绿色,顶部生叶3~5片,禾叶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基部成鞘抱茎。穗状花序腋生,1~3枝,花序梗有绒毛,花小,白色,花被片外面有绒毛。

    性味

    甘淡,寒。

    功能主治

    滋阴益胃,生津液。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胃酸缺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禾叶墨斛拼音注音Hé Yè Mò Hú英文名Herb of Grassleaf Eria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禾叶毛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a graminifolia Lindl.

    采收和储藏:7-8月采集全草,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0-2500m的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

    原形态

    禾叶毛兰,多年生附生草本,高15-20cm。根茎匍匐,淡褐色,上部生须根。假鳞茎近似于普通的茎,圆柱形,成列聚生于根茎上。顶生叶2-6枚,叶片禾叶状,长达16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部成鞘抱茎,全缘,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总状花序直立,1-3个腋生,与叶近等长,花多数;花序轴密被褐色柔毛;花苞片卵形,花瓣和萼片白色,近等长;中萼片长圆形,长约8mm,宽2mm,先端钝;侧萼片近镰形,宽3mm;萼囊小,圆形;花瓣狭长圆形,宽1.5mm,先端钝,唇瓣白色带黄色斑点,短于花瓣,3裂,侧裂片叉开,长圆形,中裂片近扁圆形,具1条高褶片,先端细尖。

    归经

    脾;胃经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益胃阴;生津液。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胃酸缺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ǔ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横切或纵切成片,晒干。生......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线蛇拼音注音Bái Xiàn Shé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来源有鳞目游蛇科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Peters),以去内脏全体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
  • 拼音注音Bái Xì Xīn别名贝茜花(《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处。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长达10厘米......
  • 别名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绣球防风、白风轮菜、银针七、北风草、灯笼花来源唇形科白蜂窝草属植物白绒草Leucas mollisima Wall.,以全草入药。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四季随采随用。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绿叶拼音注音Bái Lǜ Yè别名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来源胡颓子科白绿叶Elaeagnus viridis Servett. var. delavayi Lecte.,以茎皮、根皮、叶入药。生境分布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