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赤脉传睛

    赤脉传睛为赤脉起自两眦,渐向白睛侵犯的病症,此证见载于《银海精微》。该书还将它作了进一步划分:自大眦起者,称大眦赤脉传睛;自小眦起者,称小眦赤脉传睛。一般多两眦同起,且双眼同病,本病类似西医学的眦结膜炎。

    [病因病机]

    一、恣嗜五辛,脾胃蕴热,或肝郁化火,上犯于心,心经蕴热,郁于两眦而发病。

    二、劳瞻竭视,或用意太过,心阴暗耗,虚火上炎,壅于眦部脉络。

    [临床表现]

    本症初起,自觉眦部涩痒,眦角皮肤红赤,赤脉多呈树枝状,发自眦头,横向伸引,渐贯气轮。由于较少引起黑睛疾病,故一般不影响视力。

    [诊断依据]

    一、自觉症状轻微,仅觉眼部痒涩不舒,视力不影响。

    二、眦部白睛微赤,有赤脉横生。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胬肉攀睛相鉴别。胬肉攀睛多生于大眦,初起大眦赤脉丛生,,继之胬起如肉呈三角形,如翼状,横贯白睛,最后攀附于黑睛之上。

    [辨证论治]

    在辨证上,主要为火热所致。属虚属实应根据赤脉色泽、粗细、多寡及兼症等进行辨。治疗上,属实火当清泻为主,虚火宜滋阴为主。

    一、内治

    (一)心经实火

    [主证]两眦赤脉粗大鲜红,横贯白睛,痒涩刺痛,眵多于结,头痛烦热,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尖红,舌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两眦属心,心主火,主血脉。心火上炎,壅于两眦,故眦头血脉粗大鲜红,痒痛并作,眵多干结;心火亢盛,循经上炎,故烦热口渴,口舌生疮,舌尖红;移热于小肠,故小便黄赤。

    [治法]清心泻火。

    [方药]泻心汤合导赤散加减。泻心汤中黄连、黄芩、大黄泻心降火;导赤散中地黄凉血清热,竹叶清心火,木通泻心火,利小便,甘草泻火解毒。两方配合应用,共奏泻心降火、清利小便的作用。

    (二)心经虚火

    [主证]两眦赤脉淡红,细小稀疏,微痒不舒,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两眦属心,红赤属火。现两眦血脉淡红而细小,微痒而不痛,证属心经虚火上炎。心烦不寐,舌红少苔,脉细数亦属心经虚火之象。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补心汤。补心汤中人参、黄芪、甘草补心气;当归、远志、麦冬、地黄滋阴养血安神;知母配连翘,清心经虚火;桔梗载药上行,直达目窍。

    二、外治

    黄连西瓜霜眼药水、胆汁二连膏或八宝眼药点眼,每日3次。

更多中药材
  • 那么健忘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还是有不同的。历代医家认为健忘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那么形成健忘的病机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健忘常见的几种病机。首先就是我们这儿说的心脾不足了。心脾不足我们常见的就是失眠,健忘,心悸,怔仲,......
  • 首先是肺,我们都知道肺有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降低,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出现水肿的临床表现,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脾,脾有运化水液功能,如果脾的运化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停于肠中,就会出现腹泻,在这种情况,水湿......
  •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们来一块儿看。患者男,23岁,自述长期盗汗,大便闭结。在诊疗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烦热,盗汗的同时面赤心烦,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闭结。舌脉是什么样呢?舌红苔黄,脉细数。从这个临床表现来看......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首方剂,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的参苓白术散。这种方子所主治的病症就是中焦脾胃气虚。因运化水液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太严重而出现的脾虚湿盛之泄泻,对于这样的病症,临床表现会有什么?患者所描述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这个病......
  • 说到这个病因,它引起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我们说的酗酒和一些药物的因素,都可以使胃粘膜表面反复的受损,因为这样的反复受损,久而久之导致了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出现的一系列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