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宗师知悌承北学

    罗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公元1327年)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年青时入黄门为宦官,精于医学。其时,南方盛行《局方》《易简》之学,而北方刘完素则创“火热论”,倡言医学新理论。河间之学传于荆山浮屠,游行至江南而再传罗氏于杭城。知悌得刘氏之学,复旁通张子和、李东垣二家学说,成为江南接受医学新思想的第一人,并是传“三家”(刘、李、张)学的中心人物,促进了北学南渐,开创了“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新时代,名闻一时。宝佑间(公元1253—1259年),以医术侍奉宋理宗,甚得宠厚。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三月,元兵攻占宋都临安(今杭州),掳恭宗及太后等北行,知悌随三宫同入元都;后因病而得赐外居,乃闭门绝人事,好读书,善识天文、地理、艺术。其侄罗司徒,以知悌老且病颓,奏乞骸骨还乡。蒙准,乃散其所积金帛、玩好与邻里、故人,唯存书籍数千部以归。元代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春,返杭定居,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卒,时距宋宝佑间已有七十年,其享年似当有百岁高寿。

    罗氏治病无一定之方,每日有求医者,必令弟子诊视脉状,回禀后听其口授,用某药治某病,以某药监某药,以某药为引经,自有攻补兼用者,亦有先攻后补者,有先补后攻者,这使丹溪大悟“古方今病”之需“随时取中”也。丹溪《格致余论》尝载:罗先生治一病僧,黄瘦倦怠。诊悉,其为蜀人,出家时母在堂,及游浙已七年,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欲归无盘缠,徒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时僧年二十五岁。罗乃令其隔壁泊宿,每日以牛肉、猪肚甘肥等,煮糜烂与之,凡经半月余,且时以言慰谕之。又曰:吾与钞十锭作路费,不望报,但欲望救汝之死命耳。察其形稍甦,与桃仁承气,一日三帖,下之,皆是血块、痰积方止。次日,只与熟菜、稀粥将息。又半月,其人遂如故;又半月,与钞十锭,遂行。丹溪从而体会“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攻击之法,必其人充实,禀质本壮,乃可行也。否则,邪支而正气伤,小病必重,重病必死”的治疗思想。

    罗氏著有《心印绀珠》一卷,清代藏书家钱曾评此书“集六散、三丸、十六汤以总持万病,意在康济斯民,甚盛心也。是册缮写精楷,乃名手所书,宜珍秘之。”惜已佚。今传达室有《罗太无先生口授三法》,原礼《序》称此书为乃师(丹溪)闻授于太无先生,命内侄赵凝笔而成书,以授原礼也。

更多中药材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
  •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