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蝲蛄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蝲蛄石拼音注音Là Gū Shí别名

    东北蝲蛄[东北螯虾]、蝲蛄

    来源

    甲壳纲蝲蛄科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 (Pallas);朝鲜蝲蛄C. similis (Koelbel);蝲蛄C. schrenskii (Kessler),以体内的碳酸钙石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

    功能主治

    止血,止泻,利小便,壮筋骨。主治刀伤出血,小儿软骨,泻痢,心腹刺痛等。

    用法用量

    1~2钱,外用适量。

    备注

    蝲蛄是肺蛭的中间宿主。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蝲蛄石拼音注音Là Gū Shí别名

    东北蝲蛄、蝲蛄、东北螯虾、朝鲜螯虾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河虾科动物东北蝲蛄的胃内磨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baroides dauricus (Pallas)

    采收和储藏:每年于5月中、下旬或9月至10月上旬两次脱皮前10-15天捕捉,将体内磨石取出,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山地溪流或山地附近的河流中,白天隐于石块下,黄昏后开始爬山寻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镜泊湖、千山附近水域。

    原形态

    东北蝲蛄,雌性体长70-84mm。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由较坚硬的甲壳覆盖,不能活动。全体分20节,其中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最后1节无附肝肢外,共有19对附肢。头部有1对复眼,具眼柄,能转动,有5对附肢,其中1对为小触角,1对为大触角,1对大颚,2对小颚;胸部8对附肢,前3对为颚足,后5对为步足,其中第1对螯足特别发达;腹部有6对附肢,为游泳足,其中第6对腹足特别宽大为尾足,与尾节共同形成尾扇或尾鳍。如其腹部迅速屈曲,则身体很快地跃向后方。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呈半圆形,白色,直径0.4-1cm,随原动物的大小而异,厚3-5mm,平面均有一圆形凹陷。质坚硬,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主含碳酸钙。

    归经

    入肝、肾、大肠三经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

    强壮筋骨;止泻;止血。主小儿佝偻病;久泻久痢;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6g。外用:适量,研末撒。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止血、止泻、利尿、壮筋骨的作甲。主治外伤出血、小儿软骨症、泻痢等。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芭蕉油拼音注音Bā Jiāo Yóu别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于茎干近根部切一直径约5厘米的小孔,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渗出,插以......
  • 《中药大辞典》:芭蕉花拼音注音Bā Jiāo Hu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甘谈微辛,凉。①《滇南本草》:“性温,味酸咸。“②《江西草药》:“性凉,味淡。“③《贵州草药》:“性寒,......
  • 别名沙达木、十两叶来源鼠李科苞叶木Chaydaia crenulata Hand.-Mazz.,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广西、贵州、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利胆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用法用量2~5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苞蔷薇根拼音注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别名猴局根、金柿根(《闽东本草》)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硕苞蔷薇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路边、林边、溪边。分布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原形态硕苞蔷薇,又名:苞......
  • 《中国药典》:荜澄茄拼音注音Bì Chénɡ Qié英文名FRUCTUS LITSEAE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