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眼睛早衰试试中药

    眼不好使似乎是老年人才有的“专利”。但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多人的眼睛“早衰”,造成患者视力上的障碍,还带来头痛等其他症状,使不少处于中壮年的家庭和社会“支柱”们感到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力不从心。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李志英指出,眼睛出现早衰症状的人若不及时保健并采取治疗措施,往往还会发展成白内障。专家称,眼睛刚出现问题时未必都要通过手术解决,如果及时找中医,通过药物和膳食等手段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来“养眼”,也能遏制或延缓晶状体混浊、防止视力进一步恶化。

    眼睛早衰户外活动要戴有色镜

    眼睛已出现早衰症状的人平时更得在预防护理上下工夫。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进食,忌烟慎酒,保持大便畅通。

    另外,要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文娱体育活动,保持身心健康,以延缓衰老: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者,应积极进行全身的综合治疗,这对控制或减缓晶状体混浊有不少的意义;在用眼方面,要避免阳光下用眼,避免长时间阅读,减轻眼部疲劳,在户外活动时宜戴有色眼镜防护红外线、紫外线对眼的损害。

    白内障发病与脏器亏损有关

    “人老了,眼不好使了。”成了老年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殊不知,如今随着电脑操作的普及,许多人到了40岁左右就发现自己看书、写字、用电脑时双眼开始费力。久而久之,有的人:不但出现视力模糊,还伴有眼胀、头痛,到医院一查,发现竟患上了白内障。

    许多接到这一不幸消息的早期白内障患者,对于手术都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李志英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早期患者希望求助于中医治疗,而在多年的临床探索过程中,中医确能起到稳定病情、延缓白内障进程的作用。

    李教授解释说,西医学认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目前公认的有生理老化学说,营养代谢学说,红外线、紫外线学说,内分泌紊乱学说,先天遗传学说等,另外,高血压、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都是诱发白内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白内障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肝肾不足,脾气虚衰,致使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晶状体营养障碍而导致白内障。故治疗总以补虚为要。早期白内障患者通过内服中药,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促进氧自由基的吸收,可以延缓白内障的发展。

    不过,这种病病程较长,中医药治疗只适用于早期,若晶状体混浊已明显障碍瞳孔,则药物难以奏效,宜通过手术治疗恢复视力。

    中药调理对抗眼睛早衰

    据李教授介绍,白内障早期,患者晶状体开始发生混浊,随混浊的发展,视力逐渐缓慢下降直至失明,但这段时间一般相当漫长,有的几年,有的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在患病的早期,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辨证分型,对症下药,以减缓其发展。

    对于没时间煲药的患者,李教授建议可选用中成药。如肝肾阴虚者可服用杞菊地黄丸,有补益肝肾,益精明目作用;脾虚气弱者服用补中益气丸,能补脾益气明目;而阴虚阳亢者则可服用石斛夜光丸以滋阴明目,平肝熄风。上述的丸药每次服用10克,每日2次,口服,饭后2小时温开水送服,3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1个月再继续下一疗程。同时还可配珍珠明目滴眼液滴眼,每次1-2滴,每日6-8次。3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1个月再继续下一疗程。除了内服药物和滴眼液,针刺疗法也适合于早期患者,常用的穴位有睛明、球后、攒竹、鱼腰、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每次选2~3个穴位,以10次为1个疗程。

    多吃蔬菜能防白内障

    李教授提倡早期白内障患者要多吃蔬菜类食物。他特别指出,早期患者应该多进食富含维生素C、B2、E的蔬菜类食物,这有益于对白内障的预防,比如维生素E是晶状体内的抗氧化剂。李教授介绍说,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菠菜、青椒、青瓜、小白菜、马铃薯、油菜、椰菜、草莓、梨、柑橘、鲜枣等:而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则可选用小麦胚芽、海苔、香菇、海带、大豆、黄豆、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鳗鱼、芝麻、核桃、小麦胚芽油、植物油、松子仁等。

    另外,为预防起见,最好还要少吃高脂肪和油腻煎炸的食物。因为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大多不宜食用高脂肪、动物脏器以及油炸、烘烤、黏滞等难以消化的食品,以免助湿生热化痰。另外,会助火升阳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牛肉、公鸡、鹅鸭、狗肉、虾、螃蟹、鲤鱼等也应尽量少食。

    李教授针对不同患者的症状推荐了下面的膳食配方:

    肝肾亏虚

    主要症状: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象沉弱。

    食疗推荐:枸杞粥

    功效: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配方:枸杞子30克,蕤仁肉1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3味药材洗净,同时入锅,用清水1500克,文火煮成粥。

    用法:可作早餐。

    脾虚气弱

    主要症状: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

    食疗推荐:乌鸡茨实黄芪汤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明目。

    配方:乌鸡500克,茨实15克,黄芪100克,生姜3片。

    制作:将乌鸡去内脏及皮,洗净,与茨实、黄芪、生姜同时入锅,用清水1500毫升,文火煮90分钟,加食盐适量。

    用法:佐餐食。

    肝阳偏亢

    主要症状:目干涩,眼屎多,易流泪,视物昏花;兼有口干口苦,大便不畅等症状。

    食疗推荐:决明子茶

    功效:清热平肝明目。

    配方:决明子50克,杭菊花5克。

    制作:将决明子洗净,待干,微火炒至嫩黄色,加入菊花,泉水1500毫升,煮成1000毫升。

    用法:代茶饮用。主要症状:面色无华,头晕心悸,食少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食疗推荐:参芪粥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和中。

    配方:党参45克,黄芪45克,大枣12枚,黄精12克,粳米75克。

    制作:将5味洗净,将党参、黄芪、大枣、黄精入锅,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煮40分钟,去渣,入粳米熬成粥,入盐适量。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
  •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某,女,53岁,2010年11月15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予伸筋丹、小活络丸、独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药物交替内服,及针灸、按摩、热敷、理疗、膏药贴敷,收......
  • 王树文 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笔者近治一慢性腹泻患者,方中使用了被列为“十八反”禁忌的反药,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较强的药物反应,后经辗转加减变通,继续使用反药控制了病情。恰好近日又读了贵报2011年7月29日载“使用十八反,犯禁还是突破”一文,......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秋伤于湿”语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对此说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当今医者,多遵喻嘉言“秋伤于燥”之说,笔者认为,一年有四季之分,有旱季和雨季之别,各季节之间的转换规律前后联系,互相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