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柴胡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李焕普 河北省安国市永信中药材公司

    柴胡在中药材中是用量较大的品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需量在4000~4500吨,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抗肝损伤药物的生产中。近年使用柴胡药物在剂型方面广泛开发了注射剂、片剂、颗粒等剂型。柴胡用量不断增加,估计近年年需求量在5000~6000吨以上。

    柴胡原来源于野生资源,随着农田的不断开垦和人们无保护地采挖,野生资源越挖越少,近年已近枯竭,柴胡野生变家种是缓解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几年西北、华北地区家种柴胡经检测,含量基本和野生柴胡一致,因此野生柴胡变家种是完全可行的。现将柴胡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选地 育苗田要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地块,土壤pH值以6.5~7.5为宜。生产田要选择沙壤土,腐殖质土的山坡梯田,或旱坡地,新开垦的土地为宜。

    整地 育苗田要耕翻深度25cm以上,清除碎石、根茬、杂草、耙平,整细,保持地平、土细、土壤墒情好。直播田要翻耕深度达30cm以上,清除根茬、杂草和碎石,实现地平、土细、墒情好的要求。

    播种 ①播种时间:土壤表层解冻10cm以上,表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以4月上、中旬为宜。②播种方法:人工开沟条播,行距20~25cm,,沟深3~5cm,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里,播种量为1.5~2kg/亩。覆土2cm左右,踩实或镇压保墙。③抗旱保墒:柴胡在播种至出苗前要注意保墒。

    苗期管理 ①间苗定苗:苗高3~5cm间苗,间苗后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苗高5~7cm定苗,50株/m2。②防治虫害:注意防治地下虫害(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及苗期虫害(象甲、金龟子)确保苗全苗壮。

    生长期管理 ①中耕松土:生长期进行3~4次中耕松土,特别是干旱和下雨后必须进行中耕,有利于根部发育,起到增产效果。②追肥浇水:6月中旬,追施尿素一次,每亩10~12kg,追肥后浇一次透水,2~3天后中耕松土。③除草防涝:注意拔掉田间杂草,夏季注意排水防涝。④摘蕾防虫:7~8月柴胡别植株抽苔,注意摘除,田间发生蚜虫用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喷雾。

    越冬管理 封冻前浇一次越冬水;严禁放牧;严禁放火。

    二年生柴胡田间管理 施返青肥,浇返青水。翌年春,气温达12℃以上时,浇一次返青水,同时追施返青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混施磷酸二铵5~7kg/亩。返青苗高3~5cm时中耕松土、除草防荒、追肥浇水。柴胡开花期追施尿素10~12kg/亩,追肥后浇水。遇洪涝积水及时排水。柴胡除留种外,在花蕾期进行2~3次摘除花蕾,以促根部发育,提高产量。家种柴胡在春末、夏末割两次苗,有利于根的膨大,苗还可以入药。7月中旬~8月在根部膨大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药材根部膨大肥能促进地上茎叶养分向地下根部转移,有利于根部膨大和高产。

    留种田管理 选择柴胡植株整齐一致、生长健壮的田块留种,不摘除花蕾,反之要进行保花增粒。8~10月是柴胡种子成熟期,种子表皮变褐,子实变硬,便可收获。柴胡抽苔开花不一致,成熟一株,收获一株,以防种子脱落。

    采收加工 人工栽培柴胡二年便可采挖;育苗移栽柴胡,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当年秋可采挖。挖出柴胡根,剪去残茎,抖净泥土,晒干即可。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更多中药材
  • 雷鸣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医院患者邵某,男,63岁,农民。2009年3月21日上午在田间劳作时突发呆滞不语,约十分钟后又似乎清醒,而回家休息,时而烦躁,时而抑郁,渐至神志欠清,先后前往多家中西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抗......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