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栀子的栽培技术

    栀子又名山枝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以成熟果实入药,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该品主产于广西、广东、四川、福建、浙江等省、区,其栽培方法如下:

    一、盖地

    野生栀子分布于山地丘陵,喜温暖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旱,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可利用山坡、田边、地角种植,亦可在庭院结合绿化种植。

    在选好的土地上进行全垦。在丘陵地区种植时,为了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修建梯田为好。一般梯田宽1m左右,然后按株距1m开穴,大宽45cm,深33cm,适当施入有机肥料。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秋冬种子成熟时采下果实晾干或取出种子,去果肉后晾干备用。栀子可春播或秋播,播种前用40-45℃温水浸种一昼夜,去掉浮种杂质,稍晾干即可播种。苗床起1.3m宽的高畦,按0.2m行距开半寸深的播种沟。先将种子与草木灰或细土混合后,均匀撒在沟里,覆土2~3cm,最后盖草、浇水。每亩播种量2.5-3kg,播后50-60天开始出苗。幼苗期间除注意浇水式除草外,一般施氮肥2~3次。幼苗过密时进行间苗,保持株距10*10cm,次年春季苗高0.33m以上即可定植。

    2.扦插繁殖 分杆插育苗和大田直播两种。扦插期为2~3月或10-11月间,选2年生枝条作插穗。育苗者插稳长15cm,在整好的苗床上按株行距10*10cm斜插,入土深度为插穗的三分之二,插后压紧土壤,浇水,育苗半年后即可定植。采用大田直插时,方法同上,插穗长约25cm至30cm,每穴插2—3条。

    3.分株繁殖 于春季在栀子植株周围挖取前蘖苗进行定植。

    三、田间管理

    1.除草追肥 每年春、冬季各追肥一次。肥料以厩肥、堆肥为主,增施磷肥或饼肥可显著提高产量。除草工作可结合追肥进行。

    2.修枝和培土 每年冬季收完果实后,适当进行修剪枝条,修去顶梢促进分枝,剪去长枝、病枝、过密枝,使树冠通风透光。与此同时,进行培土,以利保温防冻。

    3.病虫害防治 ①斑枯病:为害叶片,产生黄褐色病斑,终致叶片变黑枯死。防治方法:可收集病叶烧毁。发病初期可喷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3—4次。②蚜虫和红腊介壳虫:蚜虫于5~6月间为害嫩芽,可用乐果40%乳油2000倍液喷射。红腊介壳中于5~6月孵化为害嫩芽幼茎,可用25%亚胺硫磷乳油400倍液喷射。③茶小蓑蛾:3月开始活动,7—8月为害严重,被为害的叶片会出现许多圆形孔洞。防治方法:可用人工捕捉的方法,或剪下虫口过多的枝条烧毁。严重时可用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杀。

    四、收获加工

    栀子种植4年后大量结果,每年于10~11月间当大部分果实由青转红黄色时采收。采回的鲜果可直接晒干或烘干,也可投入开水锅煮沸3-5分钟后,再进行干燥。

更多中药材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