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胆囊炎辨治

    临床表现

    1.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可伴有恶心。

    2.常见于体形较胖者,40岁左右的女性多见。

    3.B型超声检查可以确诊。

    中医证型

    1.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胆湿热 胸胁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治方法

    1.汤药

    (1)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

    (2)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山栀15克,黄芩15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延胡索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5克。

    2.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6克,每日2次;开郁舒肝丸10克,每日2次;加味逍遥丸6克,每日2次;消炎利胆片6~8片,每日2次。

    日常养护

    1.胆囊炎经积极治疗后容易治愈,但部分患者或不坚持治疗,或因外感、劳累等情况可有病情加重。若并发高热不退、黄疸(全身面目黄染)及严重胆绞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少吃油腻食物。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少生气。多参加体育活动及体力劳动。(佘健)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笔者从事临床30余年,发现儿科以脾胃病为多,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最为常见,笔者常用以下方药治疗。厌食 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笔者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
  •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