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从《神农本草经》到《证类本草》--《神农本草经》研究述评之四

    张登本 孙理军 汪丹 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神农本草经》是后世公认的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是汉代以前人类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有关药物学知识的总结。是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性)五味等药物理论,以及药物的采收、炮制、贮藏和用药方法等。

    各论部分介绍了每种药物的具体内容,全书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按药物的功效和主治,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120种,多属补养药,除矿物药外,毒性小或无毒,可以多服或久服。中品药120种,多为祛邪治病兼有补养作用,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下品药125种,多属攻邪治病之药,毒性较大,适用于寒热、积聚、癥瘕等病证。

    全书药物主治病证名约170余种,其中内科病证名如中风、痹、痿、水肿、疟、肠澼、下痢,各种血证等。外科病证如痈疽、鼠漏、恶疮、漆疮、痔等。妇科病证如崩中、漏下、乳难、月闭等。五官科病证如目赤肿痛、青盲、目翳、衄血、鼻息肉、耳中流脓、耳鸣、耳聋等。口腔咽喉病如喉痹、口疮等。寄生虫病如三虫、疥虫等。

    南朝齐梁时代的陶弘景沿用《神农本草经》原有分总论、各论的体例,把总论部分增补并加以注释,为成《本草经集注》卷一序例。各论部分除了将《神农本草经》不同版本的药物种类确定为365味,从《名医别录》中也选用药物365味,合计730味,并按他自己的见解予以注解,这就是《本草经集注》后6卷的内容。730味药物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及有名无用分为七类,除后者外,前六类均尊古法分为上、中、下三品。可见药物的资料源是由古本《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及陶弘景的注释三部分构成。陶弘景为了让读者和后人能区分两个不同资料源的内容,特地采用朱、墨杂书的方法,以红字朱文书写《神农本草经》,以黑字墨文书写《名医别录》。这对保存、标记、识别《神农本草经》原来面目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也是唐代《新修本草》、宋代《证类本草》得以见到《神农本草经》内容真目并为之仿效(《证类本草》缘镂版印刷而变通为“白文”和“黑文”)。

    唐初苏敬《新修本草》是由《本草经集注》和《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正文、是主体,《药图》是当时全国各地选送的药物标本绘画而成,《图经》是药图的文字说明,其主体内容沿用了陶弘景的体例和方法。在药物数量上增加了114种,由于将《神农本草经》中的数味药物(如“由拨”与“鸢尾”)进行了分条,所以其中所载药物为850种。在药物分类上,将原有的“草木”“虫兽”分解为“草、木、兽禽、虫鱼”而成为九类分法,极个别药物在原有类别中作了调整。《新修本草》对药物资料来源也仿照陶弘景的思路而采用大、小号字的办法予以标记。凡陶弘景注文用小字书写,而新增注文不但用小号字书写还冠以“谨案”予以区别。

    北宋马志等人在《新修本草》的基础上,经过两次修订,著成《开宝重定本草》(即《开宝本草》)(公元974年),沿用苏敬的9类分法,新增药物133种,载药为983味。《开宝本草》的正文用大字单行,注文小字双行。正文出于《神农本草经》者印成白文,出于《名医别录》印成黑文,出于《新修本草》则在文末加注“唐附”,出于《开宝本草》新增者于文尾加注“今附”。

    《开宝本草》问世数十年后,掌禹锡等完成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经》,简称《嘉祐本草》(公元1057~1061年)。其分卷、药物分类、编写体例、文献出典等,完全依照《开宝本草》,共21卷,载药1082种。其中983种承袭《开宝本草》所载的全部药物及内容,新增99种,唯文献来源的标记方式略有区别。凡正文出于《神农本草经》者印成“白文”,出于《名医别录》者印成黑字,出于《新修本草》补充的内容用“唐本先附”标记,出于《开宝本草》者用“今附”标记,若为掌禹锡等人新增内容则用“新补”、“新定”标记。标记为“新补”者为择引的文献,标记为“新定”者是取于当时。以上方法均指“正文”。若是“注文”,皆沿袭《开宝本草》之旧,唯《嘉祐本草》新增者,冠以“臣掌禹锡等谨案”字样。

    《嘉祐本草》新增的注文很多,内容也很丰富,引用的文献约50余种,相当广泛。与此同时,宋朝政府于公元1058年下令全国征集药物产地的实图,由苏颂等人整理,于1061年编辑成《本草图经》20卷,另有目录1卷。

    《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问世后,由于分刊不便于检阅,由陈承将两部分合为一书,于1092年编成23卷的合刊本,名曰《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

    蜀地世医唐慎微也将二者合而为一,增加的内容更多,举凡经、史、子、集中有关药物学知识,一概收入书中,定名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097~1100年),载药1746种,析为32卷,在分类和文献来源及标记方面,悉依《嘉祐本草》之旧,唯唐氏所增补的资料,皆冠以黑色鱼尾括号。他将所增加的资料分为“药物”和“注文”两部分。“药物”新增628种,“注文”新增的更多,特别是方论和单验方,几乎全是新增内容,约有3000余首,征引经、史、子、集和方书近250家。《经史证类备急本草》除序例上、下两卷同于《嘉祐本草》外,主体内容由18卷扩充为29卷,使本草的研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后来虽在1108年稍作修定改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116年由曹孝忠校刊更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但其基本内容未作变更。南宋时期虽对《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数次翻刻、校刊,唯1249年张存惠的翻刻不但重新校刊,更将寇宗奭的《本草衍义》附入其中,书名也改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总之,从《神农本草经》至《证类本草》的发展历程是:《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

    这些本草专著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卷数、药物数量、注释及相关内容方面历代都有发展和增加,但在总的体例、分类、编排方式等,仍与《神农本草经》相同。可以说后世有关本草著作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序文”发展为后世本草的“叙例”,三品药物发展成为后世本草的各类及分卷,药物条文保留在《证类本草》及各本草书中。今日所见《证类本草》的“白文”,既是《神农本草经》的古文献,也是陶弘景的“朱文”。

更多中药材
  •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现在网上有很多这种很火的视频,教你如何锻炼核心肌群,我们所说的腰托,实际上并不是骨质本身的问题。是因为核心肌群在这个竖脊肌,还有这个相关的肌群,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固定住你的这个脊柱,所以造成了脊柱,前后或者左右的移动,造成了关节的错位,或......
  • 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服药和饮食起居这些注意的话,那么支架里边还会发生再狭窄,一样会导致再次堵塞。一般,患者自己评估自己血管堵塞的情况,一般是用症状来判断的,那么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就会是以阵发性的胸闷胸痛为主,比如这个患者稍微活动一点儿,或者......
  •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