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蓬蘽

    《中药大辞典》:蓬蘽拼音注音Pénɡ Lěi别名

    陵蘽、阴蘽(《别录》),割田藨(《纲目,),寒藨(《医林纂要》)。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果实。秋季果熟时采收。

    性味

    甘酸,温。

    ①《本经》:"酸,平。"

    ②《别录》:"咸,无毒。"

    ③《食性本草》:"甘酸,微热。"

    功能主治

    补肝肾,缩小便。治多尿,头目眩晕。

    ①《本经》:"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

    ②《别录》:"疗暴中风,身热大惊。"

    ③《唐本草》:,"耐寒湿,好颜色。"

    ④《日用本草》:"缩小便,黑白发。"

    ⑤《医林纂要》:"补肺,去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

    复方

    ①治阴火动眩晕者:蓬蘽(炒)、人参、白术、当归、黄耆各二钱,怀熟地二两。水煎,频频服之。(《方脉正宗》)

    ②治虚极欲倒,如坐舟车,是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自汗而眩晕,手足冷,脉沉细:蓬蘽(炒)、人参、大附子(童便制)各三钱,肉桂二钱,甘草一钱。煎服。(《方脉正宗》)

    各家论述

    《本草汇言》:"蓬蘽,养五脏,益精气之药也。此药虽养五脏,充足在肝,但肝主发生,又主疏泄,倘服食过多,性味有偏,发生急而疏泄多,未免有反激之患,而肝木自戕其体矣,慎之慎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蓬蘽拼音注音Pénɡ Lěi别名

    覆盆、陵蘽、阴蘽、割田藨、寒莓、寒藨

    英文名Fruit of Greywhitehair Raspberry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1.《本草拾遗》:蓬蘽,其类有三种,四月熟,甘美如霞盆子者是也,余不堪八药。今人取茅莓当覆盆误矣。

    2.《食性本草》:诸家本草皆说蓬蘽是覆盆子根,今观采取之家核草木类所说,自有蓬蘽似蚕葛,子红色,其叶似野蔷戳,有刺,食之酸甘愿',恐诸家不识,误说是覆盆子也。

    3.《本草会编》:蓬,微人谓之寒萄,沿堑作丛,蔓生。茎小叶密,多刺,其实四、五十颗作一朵,一朵大如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tephrodes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的山坡、路旁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原形态

    灰白毛莓 落叶灌木,高3-4m。小枝及老叶柄具针状刺和灰白色绒毛,杂生腺毛。单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5-3cm;托叶三角状,深条裂;叶片近圆形或广卵形,长宽各约4.5-8(-11)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边缘有浅缺刻和不整齐的细锯齿,上面主脉上具疏短毛,下面密生灰白色茸毛,侧脉3-4对。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及花梗密被茸毛;花萼5裂;花瓣5,白色;雄蕊多数;雌蕊多数。聚合果近圆形,直径达1.4cm,紫褐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归经

    肝、肾经

    性味

    甘酸;温

    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缩尿。主多尿,阳痿,不育,须发早白,痈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复方

    ①治阴火动眩晕者: 蓬蘽(炒)、人参、白术、当归、黄耆各二钱,怀熟地二两。水煎,频频服之。(《方脉正宗》)②治虚极欲倒,如坐舟车,是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自汗而眩晕,手足冷,脉沉细:蓬蘽(炒)、人参、大柑子<童便制)各三钱,肉桂二钱,甘草一钱。煎服。(方脉正宗)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

    2.《别录》:疗暴中风,身热大惊。

    3.《唐本草》:耐寒湿,好颜色。

    4.《日用本草》:缩小便,黑白发。

    5.《医林纂要》:补肺,去寒。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Mǎ Zōnɡ Línɡ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大白花杜鹃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采收和储藏:春季花盛开时采摘,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骨走马别名茸骨鹧鸪花、绒果海木来源楝科白骨走马Heynea velutina How et T. Chen,以根、叶、果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苦,寒。有小毒。注意孕妇慎服。功能主治杀虫止痒,燥湿,止血。蛔虫症腹......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鬼笔别名鬼笔、鬼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以菌柄及菌托入药。生境分布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林内地上。分布于山西、山东、安徽、广东。炮制采摘后切去......
  • 《中药大辞典》:白鱼拼音注音Bái Yú别名鲌鱼(《滇南本草》),鱎鱼(《纲目》),白扁鱼(《本草求原》)。出处孟诜来源为鲤科动物翘嘴红鲌的肉。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在水的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性凶猛,以鱼类、昆虫等为食。产卵......
  • 《中药大辞典》:白鱼尾拼音注音Bái Yú Wěi别名溪桃、野桃(《闽东本草》),杨波叶、蒲羌癀、白波越子(《福建中草药》)。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根及茎叶。根、茎随时可采。叶8~9月采为佳。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或栽于庭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