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圣药三七心脑同治金不换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动脉粥样硬化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可导致心、脑等多个器官部位组织缺血和坏死,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为动脉壁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局部血液动力学、环境和遗传等诸多因素一系列作用的结果。

    三七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干燥根,系名贵药材之一。药首载于明代李时诊《本草纲目》,言其“气味温,甘微苦”。本品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常用于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血证。本品施于血症,既守且攻,出血者用之,止血而不留癖;血瘀者投之,活血而不妄行;实证者用之,不伤正气;虚证者纳之,补而不滞。现代药理学表明,三七对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均有不同的作用。如保护内皮细胞、调节脂质代谢、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减少炎症反应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稳定斑块等,多靶点和多机制为三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特点。

    临床实践中,三七及其相关产品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肯定疗效。蜀中药业生产的三七片以投料足、疗效好、服用安全享誉业界。且该品为薄膜衣片,不含糖,适用于广大中老年患者服用,心脑同治,值得信赖。(子木)

更多中药材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