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近代京城四大名医

    北京是一座古城,元朝以后医学得到较快发展,名医辈出。晚清至民国,北京曾出现被群众称誉的“四大名医”。

    萧龙友(公元1864-1962年)为前清拔贡。精通文史,以文为医,医文并茂;善读书,多批校。曾与孔伯华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培育国医人才。

    在临床方面,主张老少治法应有不同。他调理虚证,多采“育阴培本”之法。调理慢性病症,特别注意病者的“五志七情”。治痨除着眼肺肾外,更要重于脾。他的临证方案及遗稿很丰富,按语用辞犀利,读之成诵,理法方药无不悉备。

    1924年,孙中山先生病重,难以饮咽,便请他诊治。他认为病根在肝,已呈现病入膏肓之态,非药可及。孙中山先生病逝后经过病理检查,果然死于肝癌,其脉诊之精准受人称赞。

    孔伯华(公元1884-1955年),是我国近代一位具民族气节的医学家,幼承家学,研讨古医籍。解放前曾与萧龙友先生创办北平国医学院。1918年曾赴农村开展防疫工作,成绩卓著,开我国防疫工作之先河,编有《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十卷。擅长温热病学,喜用石膏。

    1929年汪精卫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时,明令废止中医。各地推出代表齐集上海进行抗议,孔伯华被推为临时主席,全国舆论支持,使反动当局不得不收回成命,并被迫同意成立国医馆。解放后,他担任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曾在给主席写的信中要求中西医并重和加强中医教育,这一请求得到了主席的支持。1955年孔伯华逝世,周恩来总理亲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亲临他的寓所吊唁。

    汪逢春(公元1887-1948年),精究医术,博览群书。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启迪后学。其遣方用药很有特点,可将其用药风格概括为“繁花似锦”。他对药物的炮制、产地、相须、相使、相畏等十分讲究,在药物的选择搭配、服用方法上也很有研究。

    他热心公益事业,尤注重培养人才,提倡在职教育。1942年曾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中医中药界培育人才,虽是短期培训性质,但汇集同道多数是有真才实学的前辈,如霍文楼、杨叔澄都是主讲教师,近代名医郭士魁就是当时的学员。

    施今墨(公元1884-1968年),十三岁从其舅李可亭先生学医,弱冠追随黄兴奔走革命,后以宦海浮沉,遂弃政专以医为业。民国初年提倡中西医结合,素主中医辨证,西医辨病,辨证辨病相结合,独创一格,医名大噪。

    国民党反动统治当局曾拟废止中医。施先生到处奔走,联络各省医家,数次请愿,与国民党当局力争,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国民党当局被迫停止废弃中医之举,但限制中医培养人才,不许成立中医学校,限制开业登记,意图使中医自生自灭。施先生以门诊收入开办“华北国医学院”,培养出六七百位优秀中医人才。(王医)

更多中药材
  • 韩信草,是一种非常好的植物,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药材。韩信草的模样也是极好的,不是像其他的中药材那样模样一般,很难辨别出来。很多的中医都非常喜欢用韩信草来调配一些药物,让人们的身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说了这么多,大家有的还不知道韩信草到底......
  • 头皮屑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见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许多爱打扮的朋友经常会做各式各样的发型,但是却无法避免头皮屑附着在头发上影响美观。市场上针对去屑的产品也是琳琅满目,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去屑洗发露了。头皮屑是怎么产生的呢,为啥会有头皮屑呢?一......
  • 随着人们对于养生的关注度提高,也越来越重视中医治疗的方法,这是由于中药成份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相比较西药来说没有那么的强烈。而现在医院里面推行的中药都是袋装中药包,这样能帮助患者节省煎煮中药的时间,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所需服用的中药是......
  • 大家都应该知道,党参是一种非常珍贵有用的中药材。大家也应该都有见过党参,党参的颜色和模样都是不非常的好看的,但是营养价值却不是一般的高的。党参的种类有非常的多种,单单中国就有了三十九种党参。现在有很多人把党参拿去泡水喝,这种做法是不是正确的......
  • 通过艾灸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并且对身体有很多好处,比如进行艾灸能够行气通络,还能够扶阳固脱以及拔毒泄热等。不仅如此,艾灸还有很不错的防病保健效果。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过可以通过艾灸来预防狂犬病的理论。如果艾灸的穴位选择得当,可以起到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