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柚花

    《中药大辞典》:柚花拼音注音Yòu Huā别名

    橘花(《广西中药志》)。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春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柚"及"化橘红"条。

    性状

    干燥花朵呈棕黄色。花柄长1.8~2.3厘米,略弯曲,被短柔毛。花萼杯状,扭曲,有凹陷的油点。雄蕊脱落不见,子房球形,棕黑色,花柱存在或折断,花瓣多脱落,呈淡灰黄色,破碎或卷曲。

    化学成分

    柚花含挥发油0.2~0.25%(浸膏)。

    功能主治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顺气,止痛。"

    ②《广西中药志》:"行气,除痰,镇痛。治胃脘胸膈间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柚花拼音注音Yòu Huā别名

    橘花。

    英文名Pummelo flower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柚Citrus grandis (L.)Osbecd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grandis (L.)Osbecd

    采收和储藏:4-5月间采花,晾干或烘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栽培于丘陵或低山地带。

    资源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

    柚 常绿乔木,高5-10m。小枝扁,幼枝及新叶被短柔毛,有刺或有时无刺。单身复叶,互生;叶柄有倒心形宽叶翼,长l-4cm,宽0.4-2cm;叶片长椭圆形或阔卵形,长6.5-16.5cm,宽4.5-8cm,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圆钝,边缘浅波状或有钝锯齿,有疏柔毛或无毛,有半透明油腺点。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腋生,白色;花萼杯状,4-5浅裂;花瓣4-5,长圆形,肥厚;雄蕊25-45,花丝下部连合成4-10组;雌蕊1,子房长圆形,柱头扁头状。柑果梨形、倒卵形或扁圆形,直径10-15cm,柠檬黄色。种子扁圆形或扁楔形,白色或带黄色。花期4-5月,果熟期9-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花多破碎,少数完整者呈倒卵状茄形,长0.9-2.3cm,棕黄色。花萼杯状,扭曲,有凹陷的油点。花瓣多脱落,单个花瓣呈舌形,淡灰黄色,表面密布凹陷油点。雄蕊脱落。子房球形,棕黑色,花柱存在或折断。质脆,易断。气香,味苦。

    化学成分

    柚花含挥发油。

    归经

    脾;胃经

    性味

    辛;苦;温

    功能主治

    行气;化谈;止痛。主胃脘胸膈间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4.5g。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顺气,止痛。

    2.《广西中药志》:行气,除痰,镇痛。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别名刺莓果、刺木果英文名Dahurian Rose Fruit, Fruit of Dahurian Rose出处出自《黑龙江中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光叶山刺玫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
  • 《中药大辞典》: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用法用量刺玫花3~6朵,煎水服。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刺玫花拼音注音Cì Méi Huā英文名Flower......
  • 别名乳蚕、小刺瓜、野苦瓜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ang],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淡,平......
  • 《中药大辞典》:刺瓜米草拼音注音Cì Guā Mǐ Cǎo别名刺梭罗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刺瓜米草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阴山岩缝。分布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茎枝均具针刺。叶互生,硬革质,有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2~2......
  • 拼音注音Cì Gài Cǎo别名大刺盖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罗平蓟的根。秋季采根,晒干。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丛中向阳处。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根粗壮,须根白色。茎直立,具明显纵棱槽,疏生卷曲的细柔毛。叶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