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助您战“痘”到底

    本报记者 向佳

    痤疮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也就是通常说的青春痘、粉刺或是毛囊炎等,中医认为,皮肤是五脏的镜子,痤疮的产生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人们对痤疮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中医对痤疮的治疗有何特色和优势?如何正确预防痤疮的发生?为解答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华华。

    哪些人容易得痤疮

    痤疮实际上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最直接的因素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

    很多人认为多洗脸能够远离痤疮,对此,华华大夫说,一天洗脸的次数超过两次以上,会刺激皮肤分泌更多油脂,反而更容易长痘痘。不仅如此,经常习惯用手托腮、摸脸、流汗或洗脸后不擦干等行为,也会容易引起毛孔堵塞,形成痤疮。那些爱吃肉类、油炸食物、甜点,很少吃青菜水果的人,也容易长痤疮。很少喝水、容易便秘、经常熬夜的人由于内分泌紊乱,也会让皮脂腺过度分泌,诱发青春痘或痤疮。

    中医如何认识痤疮

    中医认为痤疮多为实证,民间有“壮疙瘩”之称。痤疮发病年龄多在12~25岁之间,与青春期性发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熬夜、精神紧张也是诱发及加重痤疮的重要原因。还有一点需要患者朋友们注意的是痤疮发生在不同部位,也表明不同的病机,需要辨证治疗。

    前额:说明心火旺,也与劳心伤神有关;也可能是肝脏排毒功能不佳,体内积聚了毒素。要多睡觉,多喝水,减少饮用酒精类饮品。

    鼻梁:油脂分泌过盛、缺水是主要因素,也有可能是有可能脊椎骨出现问题。多喝清水,多吸收维生素B2、B6也可使症状得到改善。

    鼻尖:说明胃火旺,或消化系统有问题。

    鼻翼:新陈代谢不佳,鼻翼附近会出现黑头、干纹和皮肤皴裂,可用婴儿油或加一两滴洋甘菊精油按摩。

    脸颊: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吸烟者经常出现双颊浮肿、毛细血管扩张这些现象,就是因为皮肤含氧量不足之故。

    嘴唇:便秘导致体内毒素累积或者肠热、吃了太多辛辣、油炸食物是嘴唇周围长痘的原因,应该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调整饮食习惯。

    下巴:表示肾虚或内分泌系统失调。女孩子在下巴周围长痘痘或许是因为月经不调引起。

    中医特色治疗痤疮

    肺热引起痤疮,宜用清泄肺热法

    此症多因肺有宿热,复感风邪,遂使肺热不得外泄而引起,具体表现为脸上长丘疹,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皮疹以鼻周围为多,亦可见于前额,间或有黑头粉刺,且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脉数。宜用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合枇杷清肺饮(人参、枇杷叶、黄连、黄柏、桑皮、甘草)加减治疗。

    血热引起痤疮,宜用凉血清热法

    此症多由情志内伤,气分郁滞,日久化热,热伏营血所致,症状为颜面丘疹以口鼻及两眉间为多,面部潮热明显,妇女尚有月经前后丘疹增多,舌红,脉细数等。用凉血五花汤(红花、玫瑰花、鸡冠花、野菊花、凌霄花)合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加减进行治疗。

    胃热引起痤疮,宜用清泻胃肠法

    此症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物,使肠胃燥结,中焦积热,郁于面部皮肤而致,其症面部丘疹,状如粟米,能挤出白粉样油状物,间有黑头粉刺,以口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前胸,用清胃散(黄连、升麻、当归、生地、丹皮、石膏)加减治疗。

    热毒引起痤疮,宜用清热解毒法

    这种痤疮多为面部散在丘疹,以小脓疱为主,周围常有红晕,自觉疼痛,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减治疗。

    湿毒血瘀引起痤疮,宜用除湿化瘀法

    这种类型的痤疮,多由素体蕴湿,郁于肌肤,其症除丘疹、脓疱外,常以结节囊肿为主,皮肤出油较多。用除湿解毒汤(土茯苓、薏苡仁、萆薢、车前子、大豆黄卷、泽泻、板蓝根、赤芍)加减治疗。

更多中药材
  •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