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喇叭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喇叭拼音注音Xiǎo Lǎ Bɑ别名

    千层石蕊、树格达、地喇叭

    来源

    地衣类千层石蕊Cladonia verticillata Hoffm.,以地衣体入药。

    生境分布

    分布于贵州。

    性味

    咸、微涩,平。

    功能主治

    止血,清热。主治刀伤,咳血,烫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研末或茶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小喇叭拼音注音Xiǎo Lǎ Bɑ别名

    地喇叭,树格达(苗名)。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石蕊科植物千层石蕊全草。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阴湿岩上。分布贵州。

    原形态

    地衣类植物。平铺于岩石上,鳞片状,灰绿色。孢子器柄高1厘米左右,灰白色,先端杯状,边缘呈锯齿形,内面粉粒状,粗糙。孢子褐色,着生于杯状边缘上。

    性味

    性平,味咸微涩。

    功能主治

    止血,清热。治咳血,刀伤,汤火伤。

    复方

    ①治咳血:小喇叭五钱。煨水服。

    ②治刀伤:小喇叭,捣缄包患处。

    ③治汤火烫伤:小喇叭烘干研末,调菜油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小喇叭拼音注音Xiǎo Lǎ Bɑ别名

    地喇叭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蕊科植物多层石蕊的地衣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donia verticillata Hoff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地带,多见于草甸灌丛中或岩石表面的苔藓植物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江苏、安徽、浙江、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鳞叶发达,呈掌状深裂,分叉着生。裂片直径2-5mm,灰色、灰绿色。枝柄(孢子器柄)多单一直立,高1-1.5cm,粗1-2mm,先端呈杯状层层叠生,呈多层宝塔状。孢子褐色,着生于杯状孢子器边缘。

    性状

    性状鉴别 地衣体鳞片状,掌状深裂,灰绿色。上面生有数孢子器柄,长约1cm,灰白色,先端呈杯状,边缘有锯齿,内面粉闰状。

    性味

    咸;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

    清凉止血。主咳血;外伤出血;汤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芭蕉叶拼音注音Bā Jiāo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性味甘淡,寒。①《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大寒,无毒。“②《江西草药》:“......
  • 拼音注音Bā Jiāo Tóu别名芭蕉、牙蕉、板蕉来源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以根、茎和花入药。根及茎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夏秋采花蕾,多鲜用。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
  • 《中药大辞典》:芭蕉子拼音注音Bā Jiāo Zǐ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性味子生食:大寒;仁:性寒。注意子生食发冷病。功能主治子生食,止渴润肺。蒸熟暴之令口开,春取仁,食之,通血脉,填骨髓......
  • 《中药大辞典》:芭蕉根拼音注音Bā Jiāo Gēn别名芭蕉头(《分类草药性》)。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全年可采。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分布山东以至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原形态芭蕉(《汉书》文颖注),又名:巴且......
  • 《中药大辞典》:芭蕉油拼音注音Bā Jiāo Yóu别名芭蕉汁(《卫生杂兴》),芭蕉树水(《中级医刊》(5):57,1959)。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茎中的液汁。于茎干近根部切一直径约5厘米的小孔,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渗出,插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