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文采斐然的王孟英医案

    王昆文 四川自贡市

    每读王孟英医案,总为其光彩照人的文笔所折服。他不仅是一位温病学的代表医家,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就其医案之文采言,在我所阅读过的各家医案中可谓无出其右者。难怪有人题诗赠《归砚录》云:“高文纵笔千言当,妙语挥犀四座倾”;其挚友杨照藜亦称赞说:“披函庄诵,未尝不抚案称快”,“满纸灵光,与岩陵山色,竞秀争奇”。

    王孟英对其诊治疾病的记叙,既清楚明白,又生动形象,行文流畅,多为夹叙夹议,几乎可以当作优美的医学散文来品味。

    他善于用四言或六言排句书写病案,读之颇顺口,如:“一铁匠妇患感,杂治经旬,身热不退,不眠妄语,口渴耳聋,求治于余。脉来细数,唇红面白,肌廋汗频。虽是贫家,却为娇质,神虚液夺,余暑未清。”

    又如治苏某心火外浮之疑惧案:“良由阴分素亏,心营易耗,功名念切,虑落孙山。病属内伤,似乎外感,大忌发表,更禁寒凉,又非东垣补中益气之例,吾有一言,可广其意:文之不自惬于怀者,安知不中试官之意乎?且祸盈福谦,《易》之道也……”

    再如,治张养之侄女经闭案,曰:“此痰气凝滞,经隧不宣,病由安坐不劳,法以豁痰流气,勿投血药,经自流通。”

    王孟英详述治疗过程中的曲折,给人以具体、真实而深刻的印象,如其治许自堂孙一案:败象毕呈,病已垂危,诸医束手,而就在孟英竭力勉图救治之时,突然“彼妇翁召羽士为之拜斗,飞符噀水,鼓乐喧阗;病者即谵妄不安,神昏如醉,羽士反为吓退”。这说明欲治愈此病是多么的不易!当时,病人家中已在求神拜佛了,闹得乌烟瘴气。所以,后来孟英在总结此病治愈经验时,由衷地发出“是役也”的感慨。这是一场战斗,与死神抗争,也要与迷信宣战。难怪病人家属称赞孟英“肠热胆坚”,“所以为不世出之良医也”。

    王孟英对病机的分析深透、精辟,阐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他最不为一般医者所能及之处。

    比如他治何氏妇腹胀善呕一案(王孟英医案,卷二,胀门),其中有一段论述“通”的文字,尤为出色,即是:“夫人,气以成形耳,法天行健,本无一息之停。而性主疏泄者肝也;职司敷布者肺也;权衡出纳者胃也;运化精微者脾也;咸以气为用者也。肝气不疏则郁而为火,肺气不肃则津结为痰,胃气不通则废其容纳,脾气不达则滞其枢机。一气偶愆,即能成病。推诸外感,理亦相同……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这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的“百病皆由愆滞”论。后来,他反复强调说:“设知此义,则平易之药、轻淡之方,每可以愈重症。”联系到本病例来说,他就认为“今气愆其道,津液不行,血无化源,人日枯瘁。率投补药,更阻气机,是不调其愆而反锢其疾也。”所以他主张“首重调愆”,“所谓病去则虚者亦生,病留则实者亦死”。这就为我们临床治病指明了大的原则和方向,即重视“通”法的运用。

    王孟英对病人形态、病情以及自己如何反应等的描写十分传神,也表现了他的医风医德。

    如一个年已五十岁的从良妓女,天癸不衰,今春诞子为第十胎,近年来产育渐频,分娩却渐慢,“恐此后有难产之虞,求为设法”,王孟英是这样描述的:“余闻而讶之,其貌虽不甚都,而粉黛不施,风致焉然。肌肤尚似三十许人,真尤物也。始信鸡皮三少之说为不诬。”

    又如治书贾陈南桥患不语、心肾将离案,其述如下:“入房见其危坐于榻,面无病容,两目开合自如,呼之不闻不答,若无知识者……此非痰滞于络,亦非热传手少阴。适从高、孙两家来,倂此为三败症,余一日而遇之,皆无药可用,不敢立方。平素不畏大证,君辈共知,稍有可为,勿劳谆嘱。既而果逝。”

    由以上可以看出,王孟英是一个很有文才的人,其医案的文采是有其深刻内涵的,是其精深医学功底的外露,故“涵养深醇,粹然见于面目”而发之于文。彭兰媛氏说他“储八斗之才,富五车之学,而尤长于医,疗疾之神,人莫能测”,此确非虚语。

    王孟英自己在《归砚录》弁言中说:“余自失怙后,即携一砚以泛于江,浮于海,荏苒三十余年,仅载一砚归。”可见这方砚伴随了他大半生;他就用这个方砚写下了无数的医案及医学随笔。在诊务繁忙之余,他从未忘记把其所实践和思考的东西写下来,并且记之甚详(如有的医案长达千余字,如治贫士、至交张养之热伏深锢一病,辩论滔滔),一丝不苟。尤其对那些治疗颇费周折而又有参考价值的病例,他都不忘搜集,“因索原方案归录之”。从而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医案。其勤奋、敬业,肆力于医的精神令人景仰。

    每一个名医的成长都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可以说,王孟英不仅是一个理论家,他首先还是一个临床家,是大半生都没有脱离过临床实践的、勤于笔耕不辍的作家。

    虽然他去世已142年了,但每当我读其医案,总为其道德、文章所感动。一个出身医学世家,常年奔走于南北城乡间,不辞劳累为民众治病,而且肠热胆坚,学问博洽,平生不畏大证,救治了许多危重症,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的形象,总是浮现在眼前。尽管他的身躯较羸弱而不高大,尽管他只活了六十一岁,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名医。

    王孟英医学著作是中医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块美玉,一泓清泉,一坛美酒,读之启人心扉,品之耐人寻味。

更多中药材
  •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
  •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