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水肿并非都是病

    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很多人一见到水肿,就以为是患了某种疾病。事实上,水肿并非都是由疾病所引起,常见的非疾病所致的水肿包括以下几种:

    经前期水肿:约有25%的妇女于经前10~14天可出现水肿,多为下肢轻度浮肿,严重者可有颜面及手部浮肿。常伴有烦躁不安、易怒、失眠、头痛、乳房胀痛,随着月经来潮,排尿增多,症状逐渐消失。其发生与卵巢内分泌功能有关,属于生理性水肿,不必为此忧虑。

    妊娠期水肿:妇女妊娠后,出现小腿或脚面水肿。水肿者尿中无蛋白,血压正常,待分娩后水肿自行消失。

    肥胖性水肿:肥胖者皮下脂肪组织增多,对浅静脉的支撑作用减弱,而且血管易于扩张,血液淤积,导致血液及组织液回流受影响而发生浮肿。另外,脂肪是良好的隔热体,肥胖者散热困难,需借助周围的血管扩张,加之肥胖者活动少,下肢静脉压升高,水肿便会发生。因此,身体肥胖者应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减肥,水肿自然“销声匿迹”。

    药源性水肿:肾上腺皮质激素、避孕药、消炎痛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作用,经常服用者可导致水肿。停药后水肿逐渐消失。

    老年性水肿:人到老年,心肝肾功能逐渐减退,血管壁渗透性增高,常可出现水肿,经各种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体位性水肿:长时间坐位或行走,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渗出增多,易形成下肢水肿,经休息后水肿可消失。

    营养不良性水肿:这种水肿不多见。有些人有偏食、挑食的习惯,或出于减肥目的控制饮食,天长日久使血浆蛋白成分贫乏,造成营养不良性水肿。增加营养,平衡膳食,这类水肿便“迎刃而解”。

    特发性水肿:即无病因可寻的水肿。多见于20~40岁的妇女,水肿常发生在下肢,清晨和上午较轻,下午及晚上加重;平卧减轻,直立时较重,多与情绪和体位有关。

    因此,当出现水肿时,不要武断地认为是得了什么病,并为此忧心忡忡,应去医院检查,找出原因对症处理。(刘萍)

更多中药材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