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吃药喝水有讲究

    药物的疗效受多方面影响,其中就包括我们服药时的细节,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时的饮水量等。其中,服药的饮水量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在服药的时候怎么选择喝水?哪些药物通过调整喝水能提高疗效?

    服用大多数药物,宜饮水200~400毫升。一般情况下,患者服药前,应当先喝一口水湿润下咽喉部,服药时再饮用200~400毫升水。服药时增加饮水量,可加速药物通过咽部、食道,进入胃,继而增加胃的排空速率。因为大多数药物是在小肠吸收,胃的排空速率提高后,药物就可以更快地到达肠部,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如服用胶囊剂,特别要增加饮水量。因为胶囊剂易粘附在胃壁上,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所以,服用胶囊剂尤其应注意多喝水。

    医生经常嘱咐感冒发烧的患者一定要多喝水。这类患者通常需要服用解热镇痛药,一方面多数解热镇痛药(例如阿司匹林)对胃有一定刺激,需多饮水稀释其在消化道的浓度;另一方面,患者服药退烧后,可因大量出汗造成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也应当多饮水进行补充。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特别是服用部分抗菌消炎药物(例如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等),其代谢产物对肾脏有一定影响,甚至可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泌尿系统损伤。服用此类药物必须多饮水,稀释其在尿液中的浓度,加速其排泄。

    但有些药物因其特殊的起效方式,服药时反而不能多喝水,甚至要尽可能地少喝或不喝水,否则会降低药效。比如,硫糖铝和氢氧化铝凝胶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药,服用后在胃内变成无数不溶解的细小颗粒,像粉末一样覆盖在受损的胃黏膜上,这样胃黏膜才能免于胃酸侵蚀,慢慢长出新的组织把溃疡面填平。服用这类药物时,如果多喝水,药物被过度稀释,覆盖在受损胃黏膜的药物颗粒减少,保护膜变薄,治疗作用自然减弱。

    此外,口服止咳糖浆类药物时不宜马上饮水,如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患者口服后,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利于缓解咳嗽。如果立即饮水将稀释药物,降低黏稠度,破坏保护膜,影响疗效。(宋丽华)

更多中药材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