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芪煲汤有滋味

    汤有药食之分,汤药治病,汤菜美味。煲汤兼有药食功能,是岭南人的发明,一般都要放些药材以养生保健、防疾康复。

    岭南人爱喝“老火汤”

    煲得最好的汤称“老火汤”,时髦的叫法为“靓汤”,其用料之精良、用具之考究、用火之技巧,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煲汤与做菜的最大不同是费时费事,南粤主妇们每天用三四个小时来慢火熬汤,其耐心和细心,是其他地方的女性不能比的。

    大街小巷家家户户袅袅的白色雾气幽幽地飘逸在空中,香气四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位美食家感言“汤是广东饮食文化的全部底蕴,更是广东男女老少日常生活的幸福源泉”。南粤气候炎热,人们世世代代煲汤,呵护健康的经验值得借鉴。北方气候干燥,人体更应保持机体足够的水分,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供营养,防病祛疾

    人体重量的60%是水,而且大约每18天要更新一次。肉和药中的有用成分在水、热长时间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化学物质,煲出来的汤是油水混合体,内含脂溶性、水溶性的营养保健成分。一碗靓汤,在快速补充必需水分的同时,还提供了各种营养保健物质,可谓一举几得。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彼得·阿格雷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动植物(包括细菌)的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结构)调节着水分子的进出。已发现的水通道蛋白有多种,有的只允许水分子通过,有的能允许携带小分子化学物质通过。喝汤可使处于热运动状态的多种小分子化学物质,以大量的水为载体,浩浩荡荡地“通过”水通道进入细胞内,这就不难理解“汤者荡也”的中医药理论及其疗效了。

    北芪煲汤功效独特

    在众多的常用煲汤药材中,北芪(道地黄芪)最值得推崇。北芪煲汤的独特功效在于,第一能补气固表,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儿童因感冒而得病毒性心肌炎的时有发生,老年人感冒并发其他疾病甚至丧失生命者更是司空见惯。如果常用北芪靓汤保健,大可降低以上风险。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导致体液异常积聚,如腹水、胸水、水肿等。北芪具有利水退肿功效,张仲景创制的防己黄芪汤在临床上用于利水退肿已近两千年,疗效肯定,其中机理是否与黄芪能修复水通道蛋白功能有关还有待研究。

    黄芪的作用不只是以上这些,中医临床还用其提升阳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治疗诸多气虚衰弱之病症,如今黄芪的汉语拼音“Huangqi”已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同行熟识,并认可和采用其补益保健功能。

    北芪是最道地的黄芪,中医还称“绵黄芪”或“绵芪”,宋代《图经本草》的解释是“其皮折之如绵”,明代《本草蒙筌》描述其特征为“直如箭杆,皮色褐润,肉白心黄,折柔软类绵,嚼甘甜近蜜”。“直如箭杆”强调主根不分叉,“折之如绵”和“肉白心黄”(肉即皮部,心即木部)强调需要足够的生长年限,只有这样的黄芪才能切成独特的饮片形状:斜薄片,厚度1~2毫米,宽1厘米以上,长6厘米以上。

    现在喝汤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现代生活的潮流,并上升到“汤文化”的高度,跻身于“茶文化”、“酒文化”等中华文化的行列。北芪煲汤当然不只是用北芪一种药材,也不一定非用北芪不可,可根据季节、地区、气候、生理(如妊娠、哺乳期)、性别、年龄、目的(如保健、美容、康复)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采用合理的配方和科学的方法,制汤保健,延年益寿。(文卯)

更多中药材
  • 补气养血已经成为了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这是因为补气养血看起来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补气养血却对于女性的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在调理血气不足这个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应该就是我们的中医了,因为中医对于这个问题已经......
  • 对于喜爱奇珍异宝的人士来说冬虫夏草这种药材宝贵无比,因为冬虫夏草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身体的疾病问题,而且效果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人们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不惜一切来食用冬虫夏草,但是不少人都担心冬虫夏草的药性太强,会引起上火,那么,冬虫夏草吃了上火吗......
  • 很多的朋友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在喝中药的时候喜欢一次性煮出好多来,然后用专业的塑封袋进行包装以后储存,然后平时在喝的时候,取出一份进行加热,这样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但是中药材长时间的存放以后,它的药效可能会有所下降,并且还可能会出现有霉变的可能......
  • 铁苋菜,是乡下田间地头常出现的一种植物,很多农村人常把它当做下饭的菜吃,但是普通人却不知道铁苋菜也是一种很好的药物,铁苋菜:别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撮斗装珍珠等,属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以全草......
  •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黄麻素,人们对它褒贬不一 ,很多人对它产生抗拒和厌恶,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对它认识不够全面,麻黄素是麻黄(Ephedra)中所含的生物碱,在古代中国医学的《伤寒论》中巳作为生草药用于治疗,1887年由长井长义进行了结晶分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