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补肾通络汤治足跟痛

    孔明云 青海省平安县中医医院

    足跟痛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西医一般认为与纤维组织炎、局部炎性渗出及骨内压增高有等关。中医学认为足跟为足少阴、足太阳之络脉所过之处,足跟痛为肝肾不足,经脉痹阻,瘀血阻滞。中老年人因两足着地,长期负重,特别是形体虚弱者,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复因慢性劳损或闪挫,伤及筋骨,或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导致肝肾经脉气血受阻,瘀血阻滞,不通则痛。辨证抓住虚、瘀二字。治疗上以补肝肾、通血络、壮筋骨、祛寒湿为主。经多年验证筛选,自拟“补肾通络汤”治疗多例,疗效满意。

    处方组成:熟地黄30克,山茱萸15克,补骨脂30克,续断15克,怀牛膝12克,丹参30克,白芍30克,当归12克,威灵仙15克,秦艽15克,苏木15克,桑寄生30克,麻黄10克。一日一剂,水煎服。痛甚加细辛6克,乳香、没药各10克;刺痛不移,瘀血明显加红花15克,川芎12克;畏寒怕冷,腰膝酸困,肾阳虚明显加附片10克,淫羊藿12克。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益肝肾,补骨脂、续断补肾壮筋,白芍柔肝养血而缓急止痛,怀牛膝补益肝肾而引血下行,丹参、当归、苏木补血活血而通络止痛;威灵仙、秦艽、桑寄生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麻黄辛温通脉。诸药共奏补肝肾、壮骨筋、养精血、化瘀血、通经络、止痹痛之力。

更多中药材
  • 就是来月经的时候,出现大便溏稀,大便次数多等这种情况,这个我们中医上讲叫做经前腹泻。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脾气虚或者是一个肾阳虚造成的。这个我们可以在月经期用热水或者是暖宝宝来ç进行热敷,热敷的原因呢,第一个可以驱散让我们体内的寒气,温暖我们的......
  • 生理性的经常喝喝水量少,大量的出汗,尿液的浓缩,以及某些食物、药物有关系,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尿泡沫可能因为糖尿病导致尿糖的升高,慢性肾脏疾病导致尿蛋白的增加。另外呢,女性的尿泡沫增加可能和妇科炎症有关系,一些青年男性的尿泡沫大多和前列腺炎......
  • 中医认为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会导致月经前后无定期。通常肾虚、脾虚或者肝郁型体质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肾气不足导致的肾虚的人经量少、色淡质稀、还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症状。在调理时需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脾虚的人都是由于脾的运化......
  • 月经量多舌淡,质稀为气虚,常伴有身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调理上需要补气身体,固冲止血。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多出血热,这类人呢,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还伴有心烦多梦的症状。调理上可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质稠有......
  • 首先是脸色发黄,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营养物质供应不够,而代谢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堆积体内,就会出现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差,长斑长痘的情况。第二是手脚感觉冰凉。血液是人体热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手脚位于身体最末端,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