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羊肉温热能补虚

    羊肉性温热,有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脾、滋养强壮等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温热对人体而言就是温补,特别适合在冬季食用。羊肉食法众多,蒸、煮、炒、涮等等无一不可。如果将羊肉与某些药物合并制成药膳,则健身治病的功效更高。比如冬季老年人和一些女性比较怕冷,适时吃些羊肉就会感到暖和,这一点在《伤寒论》里及《千金食治》中都有记载。

    羊肉150克,粳米100克,生姜5片。共煮粥,加油、食盐调味。适用于体虚怕冷、腰酸腿软、肾虚阳痿、遗精早泄、月经不调、血虚经痛者。

    羊肉250克,猪脚1只,同煮汤后加少量食盐和调料。日食2次,连食1周。适用于产后无乳、少乳者。

    羊肉1000克,甘草、当归各10克,食盐、生姜、桂皮、八角及水适量,小火焖熟。既是上好的冬令补品,又能辅助治疗老人感冒、风寒咳嗽、体虚怕冷、腰酸腿软,小便频数。

    羊肉500克,黄芪、党参各30克,生姜25克,当归20克同煮。食肉喝汤,适用于气血虚弱、营养不良、贫血、低热多汗、手足冷者。

    羊肉250克,煮烂,再加鲜山药500克,糯米250克,煮成粥。早晚各食1次,适用于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腰酸尿频、体弱畏寒者。

    羊肉200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葱白10克,共煮,加食盐等调料,吃肉喝汤,适用于虚冷反胃、寒疝及感冒。

    羊肉加生姜、肉桂、蔻仁、茴香等调料。煮熟切片食用,适用于脾肾虚寒而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腰膝冷痛等。

    羊肉与虾米、姜、葱作羹,可补肾。

    羊肉加黄芪、鱼鳔,水煎服,适用于遗尿、小便频数者。

    羊肉膻味较大,1000克羊肉加甘草10克,料酒、生姜适量,共烧滚一下,其膻味即可消除。

    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肿、口苦、烦躁、咽喉干痛、齿龈肿痛者,或腹泻者,或服中药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不宜吃羊肉。进食羊肉之后不能马上喝茶,否则可导致排便不畅或大便秘结。此外,羊肉不能与醋同食。切忌用铜器烹食。(刘姿含)

更多中药材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杀虫。《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忍冬藤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