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天地人和 中华养生之精髓

    曹恒 北京先有康中医技术研究院

    《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只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养生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为了保护生命、繁衍后代、保持健康所进行的一些自我保健方法。

    现代养生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去考虑,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与疾病问题,是以“生物、心理、社会”等角度确立医学模式,以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其特征是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个体到群体,以医院扩大到社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保障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天地人和,其核心思想为一个“和”字,经过几千年传承,已升华为一种境界,求同存异,对立统一,大同共生,凡得天时、地利、人和者,方可健康长寿。

    应天时,人赖天地之气而生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一年之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气候更迭,从而使万物表现出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外界环境包括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顺应时序的更移进行调摄护养,就会健康长寿;违背了它,就要患病早衰。

    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四季养生,《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养生要求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原则,并论述了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的各个季节的具体养生方法。在《黄节内经》的基础上,历代养生家总结出了许多四季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春三月,属木,晚睡早起,节情欲以葆生生之气,少饮酒以防逆上之火,逆之则伤肝,肝旺脾衰,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夏三月,属火,生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夏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食等,饱腹受寒,必生内疾。

    秋三月,主肃杀,肺气旺,味属辛。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早睡早起,收敛神气,禁吐禁汗。秋气燥,宜食芝麻、梨、百合、银耳等以润其燥。

    冬三月,天地闭藏,早卧晚起,暖足凉脑。曝背避寒,伏阳在内,心隔多热,切忌发汗以泄阳气。目勿近火,足宜常濯。肾旺心衰,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不可多食灸煿肉面之类。

    顺地利,人赖天地气味以养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均不一样,因而人的疾病也有着地域性的差别,如寒冷地区人的毛孔腠理较紧密,外邪难侵,多内伤。热带地区的人腠理较疏松,病多痈疡。在一些山区多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病、克山病等疾病。海滨地区环境湿度大,常引发风湿性疾病。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皮肤薄脆,腠理开疏,用药轻省;关中河北,大地干燥,其人皮肤坚硬,膜理闭塞,用药重复”。由于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差别较大,故其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尽相同,突出反映食物的地域性,是提高食物疗效的重要方面,使是人体顺应不同地理环境的重要条件,如东南沿海地区潮湿温暖,宜食清淡、长于除湿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区寒冷干燥,宜食性温热,长于散寒、生津的食物。

    人类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应天时,顺地利,享人和,才能适应自然,健康生存。

    享人和,天地人和生生不息

    《内经》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为万物之本,亦为万世之主。人和的主体是“人”,中心思想则为“和”,这里的“和”是中和、平和、和谐、平衡之意。

    中华传统养生科学为世人所瞩目,它与西方养生保健模式相比,有许多特点和优势,其中最精华的是中和养生,讲究凡事要有度。任何物质由量变可引起质变,质与量的统一即为度,故中和养生的最大特点是度,度在养生学上就是和谐,就是平衡。

    平衡、和谐的养生理论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的。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整体不外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体内各脏腑组织的相互关系。人在自然界生存,就不能脱离自然,而且必须适应自然。只有达到人与自然想适应,体内脏腑、气血才能达到平衡统一。中医学认为,根据所处的季节不同(天时),地区不同(地利)以及个人身体不同来调配饮食和养生保健,使生活有规律,这个规律既符合人体生理规律,也符合自然规律,就是天地人和。

    因此说,健康是一种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于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机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养生必须置人于环境之中,加以重视,给以考量。季节更替、昼夜变化、地域高下、水质土矿、植被绿化、家居摆设,乃至于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人际事宜等均可影响身心健康,适之则有利养生,逆之则有害健康,切请慎调为要。

更多中药材
  • 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体内的这个营养的偏性,假如这个人是个寒凉的体质,我们用温热的药啊,这是正常对应的。假如寒凉的体质用这个寒凉的药,这个药对身体都是有毒副作用,这个是不能用的。还有下面一句话呢,就是能不能长期服用,如果这......
  •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脱皮的,还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有季节性的,这个手上掉皮西医讲的原因比较多,像手癣,维生素缺乏呀,还有什么汗疱疹病毒引起的,这些都会导致我们手脱皮啊。我们中医上讲,一般是心脾有热,我们在临......
  • 白术配半夏,能增强补气健脾,燥湿化痰。白术配黄芪,能益气固表,健脾燥湿。白术配当归,能够健脾益气,养血安胎。白术配白芍,能够健脾燥湿,柔肝止泻。大家记住了吗?......
  • 白术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药材,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又分为生白术和炒白术之分,其炮制方法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生白术偏于燥湿利水,一般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导致的痰饮水肿。而炒白术偏于补......
  • 一、孕妇,山楂有引起子宫收缩的作用,女性在怀孕期间使用过量山楂,容易造成流产的情况,所以孕妇最好不要吃。二、胃溃疡患者,山楂属于酸性食材,对于胃部不健康的患者,食用过多容易导致胃中的酸度增加,从而加重胃溃疡。三、气虚患者,消食药物都有耗气的......